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气象服务综合经济效益评估
本文关键词: 气象服务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关联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 完全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 出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如何评估气象服务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以投入产出表的分配系数、消耗系数和列昂捷夫逆矩阵为核心,提出了关联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和算法,并以深圳市2012年的气象服务为例对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一系列富于启示意义的结论.如:1)由于产业经济系统内部的关联性,气象服务带来的关联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值较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深圳市气象服务的投入与完全经济效益比值区间约为1∶134.34~1∶228.378,远大于以往研究1∶30~1∶51的结果;3)传统的气象服务对象如农林牧渔业、建筑业等带来服务经济效益偏低,未来应重视向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服务产业提供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给社会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
[Abstract]:How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benefits brought by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people. Taking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and Leontief inverse matrix of input-output table as the c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ssociated economic benefits. The concept and algorithm of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 and complete economic benefit are verified by taking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Shenzhen in 2012 as an example. A series of enlighten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obtained, such as: 1) because of the correlation within the industrial economic system, the relative economic benefit,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 and complete economic benefit value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re larger. Should arouse th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2) the ratio of input to complete economic benefi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Shenzhen is about 1: 134.34 / 1: 228.378, which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previous studies of 1: 30 and 1: 51; 3) tradition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objects, such as agriculture, forestry, herding and fishery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so on, bring low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integrated technology service, leasing and commercial service. Residential services and other service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mputer services and software industry provid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benefit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to the community.
【作者单位】: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31,71140014,71410307025,91546117) 国家软科学计划(2011GXQ4B025)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17,GYHY201506051) 国家社科基金(11CGL10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P4;F124
【正文快照】: 0 引言 近年来,干旱、冰雪和高温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引起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日益重视.但气象服务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益?如何较为精确、合理地评估气象服务所产生的效益?是气象局等政府有关部门长期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由于气象服务所产生的效益附着于生产或消费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慧;谢璞;薛允传;姚东升;杨世刚;;奥运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AHP/BCG组合分析[J];气象;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莉;苟思;李光兵;;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评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2 姜洋;曹玉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黑龙江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的波士顿矩阵[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张钛仁;匡晓燕;潘双迪;方立清;;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4 杜莉丽;吴林荣;李美荣;党红梅;;陕西2012年省级决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J];科技与创新;2014年15期
5 ;Study on Assessment of the Disastrous Weather Warning Service Benefit[J];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2年Z1期
6 姚秀萍;张晓美;吕明辉;;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年04期
7 邓玲;朱定真;;我国气象服务理论研究综述[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5年02期
8 韩颖;蒲希;;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J];气象科学;2010年03期
9 姚秀萍;吕明辉;张晓美;王丽娟;王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和业务进展[J];气象科技进展;2012年03期
10 孙宁;李廉水;严明良;;基于协整理论的气温变化对南京市主要行业的影响研究[J];气象;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琳娜;张明英;常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气象应急反恐服务工作介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韩颖;蒲希;;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综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姚秀萍;吕明辉;王丽娟;张晓美;王昕;李闯;;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和业务进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4 陈浩;刘颖杰;王丽娟;吕明辉;;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效益评估方法初探[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三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小芹;沪宁高速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黄小蓉;AHM在气象服务效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罗艳;江苏省公众和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芮珏;江苏省行业气象敏感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马操;基于大型体育赛事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6 彭琳玲;气象服务效益与热带气旋灾害评估方法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杜家鸣;海事气象保障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丁荷莲;我国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9 刘程波;热带气旋灾损预测技术研究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张美娟;台风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与系统开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慧,万迪f ,魏明;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化战略杠杆与核心能力组合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5期
2 陈捷;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功能及原理简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红,葛徽衍;发展地市级城市气象服务的探讨[J];陕西气象;2001年03期
2 季元中,陆炯;提高棉花气象服务水平的关键是不断创新[J];新疆气象;2001年03期
3 潘建华;试论决策气象服务[J];四川气象;2002年02期
4 傅金林;关于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的思考[J];四川气象;2002年04期
5 张宣建;气象服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J];四川气象;2002年04期
6 周文韬;论我国气象服务市场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苏振生;《天与人》——城市生活气象服务热点话题[J];气象;2003年10期
8 宋菁;浅谈气象服务商业化[J];山东气象;2005年01期
9 陈炳军;;气象服务显山露水[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3期
10 王万瑞;王媛;;陕西手机短信气象服务发展问题思考[J];陕西气象;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春裕;;构建新农村气象服务体系的思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吴智杰;;如何提高新时期决策气象服务质量[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黄建萍;杜连书;;关于发展我国气象服务的思考[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鹤年;;城市气象服务的专业化、工程化和产业化[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5 王建初;;适应需求 开拓创新 永葆城市气象服务的活力[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张永生;;气象服务以创造价值为根本[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软科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朱星球;何财福;刘芳;;从领导批示探讨决策气象服务的敏锐性和针对性[A];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佳英;薛建军;章国材;王维国;田翠英;;2008年气象服务在重点行业中的效用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袁丽军;吕平;李菁;吴毅杰;;广西那板电厂气象服务效益调查评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胡雪媛;米红波;左红;张湘华;;湘西州重大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的案例与启示[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庆阳;张沅;澳大利亚商业气象服务[N];中国气象报;2002年
2 张庆阳;浅谈气象服务商业化问题[N];中国气象报;2004年
3 林琳 王瑾;上海特色树起气象服务新标杆[N];中国气象报;2007年
4 遵化;遵化生态农业气象服务惠及百姓[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朱健峰;气象服务天地宽[N];中国气象报;2007年
6 谢璞;促进区域功能发挥 做好奥运气象服务[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陈磊邋李竞;奥运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出台[N];中国气象报;2007年
8 马高飞邋通讯员 吕红梅 安忠亮;全国应急气象服务装备亮相济南[N];中国气象报;2007年
9 丁继武邋刘晓林 通讯员 田翠英;全国汛期气象服务进行总动员[N];中国气象报;2007年
10 周连科邋梁涛;气象服务为救援提供保障[N];中国气象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兵;我国气象服务运行模式改革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黄小彦;商业气象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飞;江苏省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罗迎;省级400气象服务热线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彭启洋;云南省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6 马淑俊;拉萨市决策气象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姚小芹;沪宁高速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罗艳;江苏省公众和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张美娟;台风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与系统开发[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殷倩倩;气象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5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5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