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识别下的海陆经济合作强度测度
本文关键词: 经济合作 资源共享度 相互依赖度 经济发展潜力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影响海陆经济合作的资源共享度、相互依赖度和经济发展潜力三个要素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子系统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虽然海洋经济在资源占用和使用效率上逐渐取得优势,但是整体发展来看脆弱性较强;然后建立了海陆经济合作模型耦合出了2002-2011年的海陆经济合作强度值,海陆经济合作比较稳定,大多数年份处于稳定阶段内,只有2004、2005和2009年处于过渡阶段;最后对目前海陆经济合作的困难做出了分析。
[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source sharing degree, mutual dependence degre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marine economy and land economy subsystem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marine economy gradually gains advantages in resource occupa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s fragile. Then the model of sea and l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trength of land and se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om 2002 to 2011 is coupled. The land and sea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 most of the years are in a stable stage, only 2004. The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2005 and 2009; At last,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land and sea economic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247)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AOCQN2013)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项目(B201303009)、(B201303011)
【分类号】:F124;P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我国海陆开发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海陆经济资源环境需求的矛盾逐渐彰显出来,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安排海陆资源配置,协调海陆系统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缓解海陆矛盾是我们将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纲;杜智涛;;基于AHP与FCE方法的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强度识别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栾维新,王海英;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J];地理科学;1998年04期
3 范斐;孙才志;;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4 孙吉亭;赵玉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海陆统筹机制[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5 曹可;;海陆统筹思想的演进及其内涵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5期
6 孙才志;高扬;韩建;;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陆一体化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7 张海伟;;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及应用综述[J];商业经济;2010年02期
8 王诗成;;实施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J];理论学刊;2011年02期
9 何佳霖;宋维玲;;基于滤波方法的海洋经济周期波动测定与分析[J];海洋通报;2013年01期
10 董楠楠;钟昌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雨霏;基于关联机制的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王磊;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黄瑞芬;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耦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卢宁;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郭晓立;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仁祥;李敏瑞;;江苏省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刘海波,付颖;海洋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杜智涛;李玲娟;;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化动因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4 李思奇;何海燕;;美国技术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5 朱坚真;张力;;海陆统筹与区域产业转移问题探索[J];创新;2010年06期
6 王晓玲;;推进城市化:深化辽西北突破战略的关键[J];城市;2012年01期
7 周英男;刘环环;;基于AHP的政策工具选择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杜智涛;夏晨曦;;企业间合作关系强度对其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栾维新,王海壮;长山群岛区域发展的地理基础与差异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10 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成刚;张锡宝;;山东“蓝区”建设“海陆统筹”的认识与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张振克;张云峰;;当前我国海岛开发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对策[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邓云锋;韩立民;;海陆经济板块的互动关系及其一体化建议[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4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胡斯亮;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李彬;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顾凤霞;生态城市用地格局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吴雨霏;基于关联机制的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辉;海域使用论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卢宁;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亭;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增长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何新颖;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高琳;烟台借山东省发展蓝色经济区机遇抢占发展先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戎梅;我国物流效率的贸易效应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5 宋张弟;环渤海地区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晶;新时期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斐;海陆统筹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施传荣;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对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赵静;泛长三角区域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刘阳;信息通信技术(ICT)对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夏萌;刘云;张立;;群体间交互对舆论演化影响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杨建强,罗先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4期
3 范华义,李玉;天津市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2期
4 吴青峰;程庆华;刘慕仁;;噪声影响下舆论传播的建模与仿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1期
5 赵改栋,赵花兰;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6 李红权;;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金融风险管理——一个基于非线性动力学视角的分析原理[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7 史朝兴,顾海英;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财贸研究;2005年03期
8 王浩;;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方法[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9 张岩;张人广;;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初探[J];城市;2008年08期
10 黄宁;;能力结构与经济合作的关系模型研究——以东亚经济合作为例[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惠民;李艳杰;王庆华;胡振兴;;微尺度力学检测技术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韩立民 张红智;[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温家宝;[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冬梅;复杂网络上的合作涌现空间公共品博弈中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刘润然;复杂网络上的几种动力学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贾春晓;基于复杂网络的推荐算法和合作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波;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雷;合作的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盖美;近岸海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海陆一体化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吴和成;投入产出模型若干问题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巩勇;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9 张正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系统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昌明;合作行为与经济学中的互补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习鹏;动态群决策偏好演化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雪堂;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王磊;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张权;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张翼;投入产出技术的两类经济分析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宋文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思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源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促进海洋产业振兴[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年02期
2 JanH.Stel;张康生;;能力建设[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8年02期
3 叶向东;;海峡两岸海洋经济的互动与双赢[J];两岸关系;2008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钱秀丽;国家应重视海洋事业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7年
2 黄双;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开发海洋[N];中国海洋报;2006年
3 褚骏;李铁映副委员长听取海洋工作汇报[N];中国海洋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玲;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风险区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8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5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