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卫模式产业集群质量协同管理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23:57

  本文关键词: 中卫模式 产业集群 质量协同管理评价 序关系分析法 机床产业 出处:《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首先分析了中卫模式产业集群特点及核心企业与卫星企业之间质量协同管理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方法从质量战略、策划与管理体系协同,质量知识与信息协同,质量形成过程质量协同,质量协同管理结果等四个维度建立质量协同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5级评分法确定了不同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运用序关系分析法(G1)确定各指标权重,给出质量协同管理水平的评价方法;最后以某机床产业集群中某个核心企业及相应的卫星企业为应用对象,对质量协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分析质量协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Abstract]: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of industrial cluster centre between the core enterprise and the satellite enterprise qualit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cont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quality strategy, planning 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quality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ve quality quality quality forming process,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results in four dimensions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econdly,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by 5 grades, the order 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G1)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given the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management level; finally a core enterpri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atellite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luster of a machine tool as the application objec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alysis of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aborative quality,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proposal.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H25F08)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卫模式产业集群是以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为中心,若干个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服务的卫星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1],该模式是产业集群中比较重要的类型,强调核心企业与卫星企业之间相辅相成、共存共荣,追求生产同步、管理同步、经营同步,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生产同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单汨源;张人龙;;大规模定制质量链及其协同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2 邓超;游本善;吴军;;协同质量管理下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8期

3 张军,宋爱平,李益民;基于供应链的协同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5年02期

4 惠怀海;梁工谦;马健诚;;协同质量链管理流程模型先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06期

5 唐晓青,段桂江;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质量链管理[J];中国质量;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琼,刘宇;基于质量的供应链管理[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郭旭亮;顾力刚;邬建民;李巍;;既有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10年05期

3 李国昊;陈敬贤;施国洪;;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结构关系检验[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4期

4 禹红霞;缪国毅;;质量链管理——一种解决军工企业外购外协件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02期

5 蔡承志;王美清;段桂江;;复杂产品研制质量计划执行管理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7年12期

6 董友耕;黄兴民;;基于协同理论的机械制造新模式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12期

7 袁付礼,程国平,喻红阳;敏捷供应链的质量形成规律及其管理[J];价值工程;2005年06期

8 田燕;卞金露;程中华;王禄超;;质量链管理:装备质量管理的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0年23期

9 王元明;赵道致;黄健;;基于风险传递的供应链质量成本控制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10 黄素涌;吕建雄;雷渊才;;质量链视角下的人工林培育与木材产品关系[J];木材工业;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文琴,赵俊华;“质量链”——质量“多米诺骨牌”——关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思考[J];化工质量;1999年06期

2 任义君;高等教育质量链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3 麻书城,唐晓青;供应链质量管理特点及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年09期

4 陈志祥;敏捷供需协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4年01期

5 袁清珂,王海燕;CIMS中的集成质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7年06期

6 唐晓青,王雪聪;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质量改进[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7 于雅丽;谢强;;质量链管理中协同服务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19期

8 李全喜,张欣,王姣;先进制造模式下的质量链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7期

9 霍佳震,雷星晖,隋明刚;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李庆东;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务本;以“协同管理”利器助力国企转型[J];经理人;2004年07期

2 ;海南气象局打造协同管理[J];每周电脑报;2005年16期

3 谢亮;彭本红;胡若;;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的协同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4 余力;左美云;;协同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夏鑫;傅元略;姜海虹;;企业集群基于价值链的成本协同管理研究[J];软科学;2008年08期

6 刘吉兰;;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J];城建档案;2009年06期

7 杜栋;周海艳;;协同管理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关系与整合[J];现代情报;2010年09期

8 林晓飞;;企业社会责任协同管理模型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0年06期

9 曹征彩;;协同管理在协力检修中的实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汤华卫;;协同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斌;;多企业制造协同管理系统对产业链整合及区域经济优化的重要作用[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傅元略;屈耀辉;;企业集群成本协同管理效应研究[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进;;信息协同管理项目[A];2010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曾强;徐斌;梁俊俊;杨成;;项目协同管理模式下的新型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探讨[A];使命与责任—以质量方法促转型升级——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2年

5 彭慧芳;许学工;;烟台市快速城市化的土地资源冲突及协同管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汉斯-君特尔·罗尔夫;俞可;;汇流型领导——引领重任的分摊、协同管理工作的践行和程序的共同拟定[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7 吴杨;孙长雄;孟丽艳;;引入协同管理的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莹;徐福缘;;多Agent电子商务协同管理体系结构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永生;程同军;刘彦昌;刘汝涛;杨平怀;汪建立;杨永胜;张胜利;向长军;;全面提升大型现代化矿井绩效的协同管理[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10 胡笑旋;张强;;多传感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松生;荷兰多部门协同管理水污染[N];人民长江报;2013年

2 殷晓鹏;协同管理:企业信息化的新路[N];北京科技报;2003年

3 杨汉东;走向平台 协同管理[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王吉鹏;价值链协同管理[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向阳;走向平台协同管理[N];科技日报;2002年

6 ;朝华协同管理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记者 刘琼;协同管理: 冰冷机器背后的以人为本[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8 ;战略引领 协同管理 打造新型价值链[N];中国纺织报;2013年

9 ;市场机遇在于产品创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晓双;“百万企业上协同”开启内控增效之旅[N];中国贸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靖大伟;基于远程控制的大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澄清;系统思考应用于协同管理及整合行销传播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朱传宝;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郭孝锋;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李灵;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宋丽红;软件组织多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高献忠;虚拟社区秩序的生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伟;协同管理系统在某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田静;引航调度系统中协同管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刘晓霞;跨企业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郭纪伟;制造业企业动态协同管理模式协同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5 徐志华;S公司项目进度和成本协同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苏健;协同思维与管理创新[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永;基于协同管理的中石化企业信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石永东;多项目异地协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卢晨;制造企业协同管理模式机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杨维平;基于流程的西藏移动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469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69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