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韩科技创新能力比较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29 05:20

  本文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中韩比较 启示 出处:《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韩国经历了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到现在1.5万美元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度重视科技和自主创新。韩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大致可分为"引进—吸收—自主创新"3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从而能够迅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典型成功案例,对于中国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Abstract]:From the 1960s to present , South Korea experienced high - speed development from less than US $ 100 per capita to US $ 150 million .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elf - innovation . Korea ' 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bas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 " Introduction - absorption - independent innovation " , and each stage has strategies , plans and policies that are appropriate to national conditions , so as to be able to move rapidly into a new country . This typical success story has a strong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 .

【作者单位】: 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
【分类号】:F124.3;F131.26
【正文快照】: ○吴涧生一、中韩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一)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在从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粗放型发展阶段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韩国已走在前面,并成功跨入全球创新型国家行列。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假设2000年~2010年期间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汝信;面向21世纪的中韩经济合作[J];当代韩国;1999年Z1期

2 石建国;经济全球化:中韩经贸关系发展的背景因素[J];当代韩国;2003年03期

3 吴德烈;建立跨世纪的中韩经济合作关系[J];当代韩国;1997年02期

4 汪素芹 ,王俭;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合作与发展——中韩产业与贸易理论研讨会综述[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徐文京;追溯中韩两国经贸与投资的发展[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2年11期

6 张敏;1994年中韩海洋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当代韩国;1994年04期

7 张益俊;开辟中韩经贸合作新天地——李鹏总理访韩纪实[J];经济世界;1994年12期

8 岳强,韩胜伟,赵政权;中韩经济合作现状及展望[J];开放导报;1996年01期

9 张海涛;试论二十一世纪中韩农业合作——具有远见的投资方式[J];北方经贸;1997年01期

10 ;中韩经济合作情况介绍[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服务蓝色经济发展 保障海上客运安全[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周鸣馨;;东北亚地域的经济合作与前景——市经济学会举办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2005中韩经济合作大论坛发言摘编(上)[N];人民日报;2005年

2 ;2005中韩经济合作大论坛发言摘编(下)[N];人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杨雪;加强中韩交流 促进合作共赢[N];图们江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雷景;第七届中韩高层财经界对话会在长春召开[N];中国企业报;2011年

5 记者 柯轩;中韩工业设计培训基地落户顺德[N];广东科技报;2011年

6 阿茸;北大举办中韩经济关系讲座[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营;寻找中韩产业合作的新起点[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记者 徐庭娅;薄熙来在“2005中韩经济合作论坛上”指出[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刘腾;韩国迁都对中韩经贸影响不大[N];财经时报;2004年

10 记者 胡楠 通讯员 刘自强;市领导会见韩国客人[N];长江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春秀;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展望[D];延边大学;2002年

2 邓莹;中韩产业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3 郭婧瑜;中韩经济外交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KWON IN YEONG;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权五雄;中韩两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政策的经济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6 蔡可乾;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柳萍;试析韩国对中韩FTA谈判的政治和安保考虑[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从容;中韩经贸合作关系的回顾与前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禹东秀;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中韩海运物流合作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沈微;中韩两国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2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72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