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边界分析的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技术效率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 土地经济 随机边界分析 技术效率 差别化调控 出处:《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应用随机边界模型对中国各省级区域在2002—2012年间引入土地要素前后的技术效率进行估计,分析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为差别化土地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随机边界相结合。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的技术效率影响是显著的,引入土地要素后技术效率有所提高(0.0835);(2)不同区域土地要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从-0.0743到0.1930不等,呈阶梯状分布),经济落后越大的地区对技术效率影响也越大;(3)土地要素在对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影响中体现出最大作用(0.1175),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较高(0.8558),但土地要素对其技术效率影响最小(0.0454)。研究结论:土地宏观调控对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且当前仍然是可持续的,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因时制宜地调整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并针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依据土地要素对技术效率影响差异制定相应配套政策。
[Abstract]:Objective: using stochastic boundary model to estimate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land elements from 2002 to 2012, an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land factors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a's economy. Research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random boundary.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influence of land elements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a's economy is significant.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land element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has been improved by 0.0835%; (2) the influence of land element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ranging from -0.0743 to 0.1930), which is a ladder distribution, and the greater the economic backwardness, the greater the impact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3) the effect of land elements on the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western region is 0.1175, and the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e eastern region is 0.8558).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land elements on its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the least 0.04540.The conclusion is that land macro-control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is still sustainable at present. The goal of land policy participating in macro-control should be further clarified and the main policy tools of land macro-control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gion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land factor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policies are mad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哥伦比亚大学城市规划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9&ZD04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B11B02)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1211028)
【分类号】:F124.3;F301
【正文快照】: 修稿日期:2014-07-041引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其中土地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对于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1-3]。但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只是过去半个世纪亚洲经济模式的翻版,是依靠大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新中;刘澄;张建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J];城市问题;2009年04期
2 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郭贯成;吴群;;供地政策对土地市场配置效率影响的经济学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4 魏下海;余玲铮;;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与适用性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张良悦;师博;刘东;;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对地级以上城市的DEA分析[J];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6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7 蔡经汉;李冠军;余大杭;;中国省际区域技术效率的随机边界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10期
8 夏方舟;严金明;刘建生;;农村居民点重构治理路径模式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9 傅晓霞;吴利学;;前沿分析方法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适用性[J];世界经济;2007年07期
10 陈青青;龙志和;林光平;;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燕;;皖江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尧德明;陈玉福;张富刚;刘彦随;黄朝明;;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以海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胡俊峰;张娟;;农地流转新动向的经济学分析——以江苏南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5 王常伟;徐新阳;;土地流转条件下的耕地保护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6 牟萍;;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农户供求意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7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8 刘洋;刘惠君;;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地流转农户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9 詹晨晖;詹长根;;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0 焦珍;郭爱请;张侠;;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平山县西柏坡镇与凤阳县小岗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詹晨晖;颜峥;;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重庆市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廖文梅;彭泰中;曹建华;;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熊成喜;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规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世杰;焦作市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波;郑家响;;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杨志荣;靳相木;;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3 伍山林;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J];财经研究;2002年01期
4 J.Vernon Henderson;;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政策问题与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5 郑静;城市开发区发展的生命周期——兼论广州开发区现状及其持续发展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6 屈援;王雪莲;汪波;;城市土地利用及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3期
7 陈荣;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论[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4期
8 张慧;王国志;方淑芬;;人力资本存量计量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许加枫,米红;21世纪初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和人口的模型研究及仿真[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高春亮;;1998-2003城市生产效率:基于包络技术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涨宝;农地资源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张颖;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琼;;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2 顾宇倩;;高速公路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3 谢群;员晓哲;;技术效率测算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4 李少华;徐琼;;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7期
5 郭艳秋;路世昌;;辽宁省技术效率的趋同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1期
6 王思薇;安树伟;;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7 郑云;;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8 车晓惠;;广东省各城市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9 潘正;;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演化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10 管曦;杨江帆;;中国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效率的分析[J];茶叶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聂锐;;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吴敬学;史君卿;;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实证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7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朱承亮;岳宏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史君卿;吴敬学;窦以文;;技术效率分析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较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炳炎;蔡锋伟;;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小民;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特约记者 黄颖川;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 广东中小企业分羹10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延兵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米增渝;协同创新VS模仿:谁更有效率[N];经济日报;2012年
4 张军;中国经济跨越“效率台阶”[N];文汇报;2004年
5 涂正革;产权改革: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源自哪里[N];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映璇;通用汽车欲赢者通吃 中国车商紧急寻求技术突围[N];财经时报;2005年
8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效果比较[N];中国保险报;2000年
9 全国政协常委 翟泰丰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 张幼文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多种经济成分各展所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彭兴庭;从“消费主义”手中拯救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逄红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史君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许海东;终极控制股东、治理环境与公司技术效率[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杜文杰;中国农业改革、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分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敬;创业孵化器技术效率的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建军;陕西省灌溉用水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小t,
本文编号:1476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7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