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地缘障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0 21:49

  本文关键词: 东北地区 对外开放 地缘障碍 因素分析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最根本的地缘障碍因素在于东北地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不大,产品主要面对的是国内市场,对东北亚而言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使得内陆边境相对沿海边境在发展功能上处于劣势,地方政府在次区域合作中的协同作用难以发挥。东北地区在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立足内需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应认清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把握新机遇,推进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
[Abstract]:The expansion of th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has a limited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most fundamental geographical obstacle factor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Northeast region has little depend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he products are mainly faced with the domestic market. There is a lack of obvio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Northeast Asia, which puts the inland border at a disadvantage relative to the development function of the coastal border. The synergy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is difficult to bring into play.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Northeast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estic demand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o recognize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Northeast China, to grasp new opportunities, and to push forward the strategic measures of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Northeast China.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3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连成;;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互动发展[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02期

2 刘锋;朱显平;;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与中俄合作[J];东北亚论坛;2013年05期

3 丁四保;;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面临的问题与推进战略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4 冯革群,丁四保;边境区合作理论的地理学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朝霞;方冬莉;;中越边境区“两国共市贸易区”合作模式探析——以中国东兴市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1年01期

2 方冬莉;李红;;开放条件下的边境口岸经济: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12期

3 于江波;;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区域经济合作路径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4 姜建斌;曹英伟;;辽宁参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灵恩;王芳;葛全胜;钟林生;;从欧盟经验看跨境合作背景下中国边境旅游发展[J];开发研究;2013年04期

6 岳岩;袁野;;俄罗斯实施东部开发战略及我国东北地区应采取的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10期

7 王亚宁;;制约中国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吴淼;叶小伟;王丽贤;;中俄“新—西”区域合作的区位分析及对策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3期

9 恽才兴;黎树式;戴志军;;新时期中越友好合作的新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10 曹英伟;田广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俄东部开发战略的契合点及其互动合作[J];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晓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纳新;阿拉山口口岸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3 姜振军;俄罗斯国家安全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郑文升;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的补偿与援助[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明齐;中国与蒙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奥东;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莹莹;关于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实证分析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疆地缘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岳岩;大图们江区域各国合作开发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立涛;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李连庆;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模式选择与推进战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徐娜;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与战略效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谷林;内陆边境地区跨境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杨晓华;中印贸易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四保;吉林省“出海”通道及其开发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2 刘力,丁四保;图们江地区港口腹地变化趋势研究[J];经济地理;1999年01期

3 刘家磊;环日本海地区主要港口发展现状、前景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4 刘少才;;一位远洋船员看日本能源对策[J];资源再生;2008年01期

5 郭可沐;中国煤炭进出口格局的变化[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年09期

6 张荣忠;独联体成员国的集装箱港口[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传谌,齐树天;东北地区扩大开放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5年07期

2 周广平;辽东半岛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6期

3 杨明政;大连市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设想[J];财经问题研究;1988年10期

4 冯坛;曲世民;;推进大连对内开放 实现新跨越[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5 张奎燕;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秘书组;加快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开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J];管理世界;1991年03期

7 吕政;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J];中国工业经济;1994年06期

8 聂松竹;;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加快大连市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9 黄青 ,李言 ,韩明;将大连建成东北区域性商业中心的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1990年08期

10 李t;;论加强对外开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东北地区利用FDI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冯章献;王士君;;东北地区城市职能分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郅强;文宏;;东北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滞后性分析——基于政府组织行为的比较视角[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4 王士君;冯章献;;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及因应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王绍余;倪佳奎;;东北地区短木段灵芝栽培法[A];2004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子正;;东北地区立法协调机制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7 董晓菲;王荣成;;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淑萍;刘宝庵;;东北地区经济按统一版块发展的思考[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9 景跃军;陈英姿;;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比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周金儒;王金英;;对东北地区为脑中风高发区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晓冬;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丹东召开[N];丹东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杨铁良 齐福臣;第三届农交会圆满落幕[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3 葛传东 朱延青 记者 陈桂娟;努力把“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成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N];大连日报;2009年

4 许辉;大窑湾保税港区封关运行平稳[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斌;大连:开放迈出新步伐[N];经济日报;2008年

6 记者 唐成选;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丹东举行[N];辽宁日报;2006年

7 任晓东 记者 刘晓华;推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N];大连日报;2010年

8 周洪涛 本报记者 王艺;我们充满力量因为我们拥抱世界[N];大连日报;2009年

9 记者 宋时飞;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10 任树福;科学谋划区域国际经济合作[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齐殿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胡卫军;东北萨满艺术与相关民俗[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8 范庆超;抗战时期东北作家研究(1931-1945)[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万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健;东北地区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杜利君;对外开放形势下的政府职能转变[D];山西大学;2008年

4 王国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辽宁省对外开放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5 田雨艳;东北地区绿色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雷;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维燕;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振甲;1931-1945年日本在东北的奴化教育浅析[D];吉林大学;2008年

9 孙大川;东北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杜红领;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01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01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