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商业地理分布历史稳定性现象的一种解释——基于浙江省县域专业化产业区的实证
本文关键词: 县域经济 专业化产业区 嵌入性 地方性知识 历史性“锁定” 浙江省 出处:《经济地理》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民国25年(1936年)和2013年浙江省县域经济活动的排序发现,尽管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交通等变迁剧烈,但近80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强弱的相对次序保持稳定。研究认为,基于共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地方性知识的"嵌入"并形成产业区空间边界,而且因为历史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和制度嵌入"四合一"的综合性和长期性,使得这些"嵌入"的工商业文明内核化,并逐渐融入为地理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区域工商业活动的形成机制及其地理"扎根"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专业化产业区具有较强的历史"锁定"能力。这一发现对于区域产业规划,包括产业选择、创新能力培育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ranking of county economic activ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5 years (1936) and 2013 found that, despite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transport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But in the last 80 years, the relative order of the county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remains stable.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embedding" of local knowledge based on common culture and values forms the spatial boundary of the industrial district, and because of historical embedding, the relationship is embedded. The comprehensive and long-term nature of cognitive embedding and institutional embedding "four in one" makes these "embedd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vilizations kernel.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organic part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nd the process of "taking root" in geography,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pecialized industrial district determined by market forces has a strong historical "lock" ability,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egional industrial planning, including industrial selection,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GL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3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4NDJC014Z)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颜飞;罗永刚;;区域经济学理论范式演进与应用拓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8期
2 樊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思想与经济地理学[J];经济地理;2008年02期
3 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政策含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荣朝和;;关于运输经济研究基础性分析框架的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郑林昌;张雷;程晓凌;;中国人地关系演进中交通运输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郑林昌;张雷;程晓凌;;人地系统视角下的交通运输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徐俊毅;;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6 李季骏;王跃平;熊曦;;新产业区和两大群互动发展研究——兼论北部湾打造新产业区的战略选择与定位[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7 黄山松,余恩荣;我国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的比较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15期
8 周明;吴志军;;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基于20个制造行业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9 王先庆;武亮;;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模式与结构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10 崔焕金;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吕志奎;;反思中国区域公共政策研究——缘起、现状与路向[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樊星;路世昌;;产业集群互补性知识超边际模型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俊华;陈传明;;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多元化战略:一个多视角的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荆林波;;产业聚集、商品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娄朝晖;;永康传统五金企业集群低端锁定问题研究——给予内生演化视角的分析[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8 柳平生;;浅谈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林承亮;;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以永康五金专业化产业区形成为例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浙江卷)第五集[C];2006年
10 孙俊华;陈传明;;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多元化战略:一个多视角的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戴维奇;网络嵌入、公司创业与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婧;企业纵向边界、生产组织与区位分布的选择[D];浙江大学;2009年
5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廖园园;集群治理机制论[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彭志群;基于杨格定理的产业集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莉;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晓飞;“软件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云;扬州化工园区与当地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彭继贤;SG公司基于竞争战略的并购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方浩;揭阳市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竞敏;共生型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林;;经济学范式:逻辑困惑、现实悖论及其可能出路[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2 金祥荣,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3 吴傅钧;;经济地理学——生产布局的科学[J];科学通报;1960年19期
4 刘宁;;库恩范式与古典经济学——经济学语境中的范式理论[J];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畴镛,鄢冰文,景秀平;浙江专业化产业区发展趋势探讨[J];经济论坛;2005年17期
2 朱希伟,桂昭君;浙江省专业化产业区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2年05期
3 王缉慈;;从意大利产业区模式看浙江专业化产业区发展前景[J];浙江经济;2000年07期
4 程艳;专业化产业区的理论基础、实践运用和发展方向——基于对专业化产业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的综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06期
5 范叙春,程国雄,张芳;对浙江专业化产业区产生的起源探究——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视角[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8期
6 傅允生;专业化产业区建设的市场化取向与政策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12期
7 刘山;论经济区专业化产业结构[J];求索;1985年06期
8 ;[J];;年期
,本文编号:1506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0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