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一种生产前沿方法

发布时间:2018-02-13 19:07

  本文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规模扩张 结构调整 生产前沿方法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将我国1987—2009年经济总体行业和1980—2008年38个工业行业的产出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以及劳动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等6个部分的贡献。实证分析发现:(1)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是促进行业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趋势相反,规模扩张的贡献下降,技术进步的贡献上升并成为最主要的因素,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模式从规模扩张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转变;(2)技术引进带来的适宜性问题导致我国技术效率持续下降,技术效率差异也是行业产出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3)劳动力的结构调整效应要好于资本的结构调整效应,其原因是要素配置机制的差异。
[Abstract]:The output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from 1987 to 2009 and from 1980 to 2008 was divided into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pital expans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scale expans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e the main factor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industry output, but the trend is opposite,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scale expansion is decrea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increased and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ur country has basically reali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l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suitability problem brought about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has resulted in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our country. The differenc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also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of industry output growth. (3)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effect of labor forc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 which is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mechanism of factor alloca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政策研究》(批准号:G03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1JYB2015)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2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3 柏培文;;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0期

4 李艳丽;;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基于地区差异及资金来源结构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年10期

5 郭克莎;;三次产业增长因素及其变动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1992年02期

6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韩立岩,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8 方军雄;;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J];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9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10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张少华;曹怀信;;教育投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4 张自然;;中国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5 蒋志强;;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6 印中华;田明华;;外商直接投资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孙川;;基于SS的区域软件产业结构效应与竞争力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余康;郭萍;;第三产业地区间差距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蔡文伯;王学峰;韩瑞娟;;新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协调发展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5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宋淑琴;信贷契约的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生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成熟度的测定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式文;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婉君;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海姣;辽宁省宏观经济投资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文广;;FDI挤入或挤出了中国的国内投资么?——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与检验[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陆建军;FDI对中国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9期

3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4 韩立岩,蔡红艳;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及其与金融市场关系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1期

5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6 蔡红艳,阎庆民;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来自中国的跨行业调查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7 吕铁,周叔莲;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8 方友林;冼国明;;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地区差异及动态特征[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年06期

10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琳;;从东亚模式争论中看经济增长中技术的作用[J];时代经贸;2008年S1期

2 谷曙明,史安娜;浅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2年12期

3 赵丽霞;;技术进步与福建经济增长[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4期

4 王志平;吴林峰;;江西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汤晓章;重视技术进步 做好经济结构调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卢万青;;浅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7 吴悦燕;苏文颖;;试论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应有的战略性转变[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07期

8 吴敬琏;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J];世界;2005年11期

9 吴敬琏;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09期

10 吴敬琏;;经济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J];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瑾璐;;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两大动力”[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2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曹霆芳;;加快青海发展 结构调整力当重[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4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5 陈宗胜;顾颉;;技术进步与劳动密集技术的选择[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梁东黎;;初次分配的要素投入结构视角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顾松年;;加快富民进程与推进结构调整[A];江苏富民的实践与理论研讨会暨江苏省经济学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智勇;;再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魏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10 叶玉瑶;张虹鸥;;珠江三角洲建设用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琴;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结构调整[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2 赵晓辉;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还能走多远[N];金融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济莘;结构调整打出技改大旗[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丹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俄罗斯的当务之急[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早报记者 罗晟;吴敬琏:政府投资不应扶持旧经济增长模式[N];东方早报;2009年

6 水生木;结构调整:国家战略与集体行动[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N];河北日报;2009年

8 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许小年  本报记者 余力;中国需要转换经济增长模式[N];南方周末;2004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经济学博士 章玉贵;中国的下一步[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戴维·奥尔森 (澳中商会主席);澳媒:快与中国合作,不然我们会输[N];国防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2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3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李尚骜;内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王瑞涵;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顺心;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宣希;由“边干边学”模型试析中国“边干边学”潜力产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刘晶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学英;制度创新与美国“新经济”[D];河北大学;2001年

9 裴旭东;中国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广成;教育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08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08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