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业转型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28 15:06

  本文关键词: 产业转型 环境保护 江西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以后,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就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因子分析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江西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环保成本、产业基础与治污能力、政府体制机制、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媒体与公众影响力等六个因素。其中,前三项为制约因素,后三页为促进因素,改革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建立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环保产业体系,培育产业转型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环境体系是建立良性互动的有效措施。
[Abstract]:Sinc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was put forward,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ositive interactive factors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Jiangxi shows tha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the cost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industrial basis and the ability of pollution control. There are six factors, such as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government support, industri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 media and public influence, among which the first three are constraints and the latter three are promotion factors.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f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es that is mutually beneficial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foster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成员企业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71163014) 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演化的动力及其演化路径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20132BBA10010)
【分类号】:F121.3;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丹瑛;张天柱;;论资源环境优化产业升级——以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凯;中国贸易结构“镜像”与产业结构“原像”之偏差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王学谦;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方法与路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张青丽;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泽良雄;康复;;日本施行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十二年——法的完备与今后的课题[J];国外法学;198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丽媛;;试论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2 刘家欣;喻文熙;;产业转型下的环境思路——上海市闵行区环境保护的探索和实践[J];环境经济;2009年Z1期

3 李旭亮;张林霞;;生态立省 绿色发展——江西省“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综述[J];环境保护;2011年15期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工作的通知[J];江西政报;2000年03期

5 陆翱翔;陆春燕;刘影;;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工业污染评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子林;黄立章;;浅析鄱阳湖采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水利科技;2008年01期

7 凌云;;江西 首个国家级电子电镀废水处理中心通过验收[J];表面工程资讯;2010年02期

8 ;江西:妥善处置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0年07期

9 刘细元;王道英;熊顺伟;张建梅;张赣萍;易志豪;;江西中部某铁矿开采开发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J];上海地质;2008年02期

10 ;江西环保赣江行活动启动 “禁实”被纳入监督检查重点[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富贵;;鄱阳湖湿地保护措施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曲格平;;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及社会调节[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周超平;罗春;蒋湛;马立实;王颖杰;;论环境保护清洁生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张润平;郭发红;;推行绿色设计 促进可持续发展[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曹景先;丁宝清;;浅析生态环境监测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虞沐奎;徐六一;胡一民;张均;钱滕;;集约经营人工林的环境保护效应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裴元庆;黄信佳;;切实加强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学群;;非金属矿物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9 郭雅楠;李三川;李欣东;;煤矿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A];煤矿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论文集[C];2005年

10 袁文献;陈章水;何宏涛;;水泥工业的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许元强、实习生凌琳;宜兴产业转型呈现新气象[N];无锡日报;2010年

2 蒙乐生;加快产业转型 促进生态建设[N];海南日报;2004年

3 熊志强 杜林;三亿多元奖励处理厂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李旭亮;充分发挥职能 保护绿水青山[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记者 熊志强;始终不渝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6 李旭亮 熊志强 杜林;完不成环保目标任务不能评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姜小毛;江西今年争取排污总量减少2%[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记者 熊志强;江西污染水源最高罚三万[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胡晓军;“绿色生态是我们的后发优势”[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徐华平;江西去年否决污染项目137个[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梅;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尹晓波;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步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环境保护功能[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傅明先;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城中村改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蔡芳;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彭高旺;促进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彭及;不锈钢冶炼粉尘形成机理及直接回收基础理论和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军惠;中国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王子哲;我国经济和谐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琳;环境税—治理环境污染的关键选择[D];山东大学;2008年

4 胡启斌;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庆保;环境税收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马向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效果评价[D];河海大学;2007年

7 李艳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史玉成;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郑方荣;环境保护与合同制度的生态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佘晓阳;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7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47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6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