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18-03-04 14:30

  本文选题:共同富裕 切入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出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语境中的共同富裕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共同富裕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主客观生产条件的分配、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社会所有制基础之上通过按劳分配实现的个人消费品平等占有状态。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社会所有制和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之上通过按需分配实现的个人消费品占有状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之上通过市场初次分配和政府再分配形成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富裕通过市场初次分配机制和政府再分配机制来实现。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市场初次分配机制和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就能逐步实现以橄榄型分配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
[Abstract]:Common prosperity in Marx context is a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cept, the distribu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roduction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communist society. The first stage of the communist society, that is,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socialist society, is based on the social ownership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consumer goods according to work.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advanced stage of the communist society is the possession of individual consumer goods based on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social ownership and productive forces through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demand.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s. Set up in the public ownership as the main bod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multi-ownership economy, the olive-shaped distribution pattern formed by market initial distribution and government redistribution.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rough the market initial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the government redistribution machine. To improve the market initial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tax revenue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ir contribu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mechanism of redistribution and regulation with transfer payment as the main means can gradually realiz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characterized by the pattern of olive distribu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分类号】:F12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建锋;;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J];现代商业;2008年24期

2 卫兴华;张宇;;构建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收入分配体制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赵早;;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赵玉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再思考[J];理论探索;2008年03期

5 马秀贞;;社会分配:效率与公平关系及其有效处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李伟;王少国;;城镇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的来源及贡献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1期

7 周建胜;;试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田励平;刘浩;;如何看待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J];经济师;2010年02期

9 赵双林;;对我国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再认识[J];特区经济;2010年03期

10 李松龄;白凡;;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为民;;贯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2 楚刃;;必须坚持从“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道路[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专集[C];2004年

3 高国希;;大同理想、共同富裕与社会公正[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许小松;;以“同心同向”思想为指导走向共同富裕——以毕节试验区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石冀平;;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问题[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石琳娜;;正确看待我国贫富差距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石冀平;;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课题[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戴武堂;李君安;;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树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共同富裕战略[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鹏森;;全面理解“共同富裕”思想,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化[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晓静;不要让共同富裕成为一场精神会餐[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记者 罗静雯 戴娟 张浩淼 刘洋 李幸 文晶 实习生 王显瑶 陈煦嫣;重庆探路共同富裕[N];重庆日报;2011年

3 徐祥临;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求共同富裕[N];学习时报;2011年

4 宋养琰 宋洁尘;新一轮改革要更加注重“共同富裕”[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龙在宇;共同富裕不是要吃“大锅饭”[N];重庆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龙在宇 实习生 阳p喩

本文编号:1566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66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