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3-07 18:26

  本文选题:空间集聚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286个地级城市2003——2011年的数据,通过构建两种不同的集聚指标,对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空间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集聚促进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特别的,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7万元之后,进一步的集聚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研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增加、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会削弱集聚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86 prefectura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mechanism by constructing two different agglomeration indicators. Spatial agglomeration has nonlinear effect on China's urban economic growth. Whe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ow, agglomeration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When the per capita GDP reaches 45,700 yuan, further agglomeration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Second,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proportion of researchers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increases, Increased mobile phone penetration and improve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will weaken agglomeration's contribution to growth.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要素流动、集聚租金与税收竞争——基于NEG和SCGE的理论模型与政策评估;项目编号:71373235;项目主持人:朱希伟
【分类号】: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扬;余壮雄;舒元;;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5期

2 徐盈之;彭欢欢;刘修岩;;威廉姆森假说: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3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4 常修泽;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及思考[J];改革;2002年04期

5 陆铭;;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世界经济;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昊;;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王永培;袁平红;;基础设施、拥挤性与城市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267个城市市辖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3 刘海洋;孔祥贞;汤二子;;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4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5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6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7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8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9 洪进;余文涛;赵定涛;;创意阶层空间集聚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7期

10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丽华;林善浪;;我国软件产业集聚现状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基于城市数据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8 覃成林;熊雪如;;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常修泽;;中国下一个30年改革的理论探讨——基于“人本体制论”的思考[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3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陈向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李怡;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理与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培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宛京;蚌埠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澄民;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商业计划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光普;外商直接投资与辽宁经济发展实证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6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娜;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汪海波;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紫艳;集聚、外部性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孟可强;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焕明;;扩展的Solow模型的应用——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差异与趋同[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2 彭方平;王少平;吴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现象——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3 陈剑波;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5年09期

4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6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7 张妍云;我国的工业集聚及其效应分析——基于各省工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8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J];世界环境;2008年06期

9 许政;陈钊;陆铭;;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J];世界经济;2010年07期

10 范子英;张军;;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激宇;张士云;;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2 喻萧萧;王宏艳;韩璐;;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机理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3期

3 包玉香;王宏艳;李玉江;;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0年03期

4 舒长根;钟业喜;吕建星;;论非人口集聚型农村城市化发展[J];农村经济;2006年08期

5 盛垒;;跨国公司在华R&D的空间集聚机制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4期

6 徐维祥;汪彩君;唐根年;;中国制造业资本积累动态效率变迁及其与空间集聚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7 刘洪彬;于桂娥;;从空间区位看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困局及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8 王丽丽;范爱军;;空间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门限模型的非线性关联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9 李金华;;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σ-收敛性与空间集聚格局[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10 闫文晓;;浙江省城镇空间集聚现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宏志;王圣学;;构建西安大都市圈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汤海孺;;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王世豪;;基于跨国公司作用下的企业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晓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探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家亮;张京祥;;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江苏省FDI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沈丹英;应龙根;吕达;;中国专利的探索性空间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凯峰;曹婧;李霁;;西部地区未来人口与城镇化发展影响趋势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永广;温俊杰;;基于信息熵权TOPSIS法的城市商业街业态布局与竞争力研究——以杭州市河坊街和南宋御街为对比案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郭文炯;;煤炭资源型区域城镇化动力特征与战略取向[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敏;城市总规为何要重新修编[N];泰州日报;2009年

2 ;城市新规划 绘就新蓝图[N];泰州日报;2009年

3 黄征学;城市群空间扩展模式及效应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本报通讯员  瞿思敏 记者  卞思杰;济南能否打造独特优势产业集群[N];济南日报;2006年

5 耿晓筠;绘制美丽蓝图 提升城市品质[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冯现学;城市规划与城市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探索构建主体功能区及实行“四规叠合”的研究[N];重庆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陆剑于;新型城市化如何“突围”[N];温州日报;2007年

9 贺灿飞;有关总部经济的几个问题[N];珠海特区报;2006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刘霞辉;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高成本[N];中国财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金;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盛垒;外资在华研发空间集聚及知识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倪方树;企业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D];南开大学;2012年

5 刘修岩;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复旦大学;2008年

6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8 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张永凯;全球R&D活动的空间分异与新兴研发经济体的崛起[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广科;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爽;我国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杨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宏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过程、机理及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顾燕;产业—就业关联: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就业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兴中;空间集聚经济与西部城镇密集区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林琳;市场潜能与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来红;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下生产要素配置动态效率演变特征及其政策启示[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向宽虎;地理与服务业[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马丹;金融集聚浅析以及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0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80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