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发布时间:2018-03-14 13:02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 切入点:关联效应 出处:《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nergistic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rban scale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ities in China. Estimate the optimal urban scal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marginal benefit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the urban scale. Using the metrological estimates of the urban panel data at the prefectural level and above, it is shown that, The impact of producer services-manufacturing structure on productivity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city, which needs to reach a certain threshold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ial linkag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ities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and the marginal income of urban scale increase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service industry. The actual scale of most prefectural cities in China is still smaller than the optimal scale. Therefor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efecture-level c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while the large cities with developed economies are transforming into service-oriented economie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分类号】:F299.2;F1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均良;积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1年07期

2 本刊编辑部;当前经营城市的基本矛盾与对策研究[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48期

3 姜永健;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J];政策;2001年03期

4 朱家良;;城市竞争力与政府经营城市公共资源[J];浙江经济;2001年05期

5 ;城市规模[J];求知;2002年Z1期

6 金鸣;昆明被列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城市之一[J];生态经济;2002年05期

7 熊国平;探析21世纪的城市演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倪鹏飞;二十四城各领风骚(三)——点评我国二十四个城市竞争力[J];当代经济;2002年06期

9 黄忠河;大连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邹宏国 ,陈国辅 ,丁玉亭;学会经营城市[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玉娜;李洋;;创建宜居城市的初步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沈锐;;基于经济分析的城市规模预测方法初探[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重光;;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几个问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宋永昌;;上海城市生态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光磊;郭道久;;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阶层分化和阶层关系的影响[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董光器;;科学预测城市规模,建设节约型城市[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刘景华;陶峻;;中国学者对英国中世纪城市的研究评述[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张晶;城市竞争力为何不高[N];西安日报;2002年

2 孙卜勇;宜居型城市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N];盘锦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丽娟;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迫在眉睫[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保定市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集团 王勇山;贯彻科学发展观 搞好城市精细化管理[N];保定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常江;做城市的设计师[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朱文兴;文化在济南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N];济南日报;2010年

7 湖北省荆州市市长 李建明;城市应当怎样建设和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2年

8 韩学键;坚持科学发展 勇于创业创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N];大庆日报;2012年

9 先朝阳 郭勇;围绕民生大上项目 着眼发展建设城市[N];甘肃日报;2013年

10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卫东;城市公共装备配置标准问题试探[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Z,

本文编号:1611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11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f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