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动态评价——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8:43

  本文选题:创新效率 切入点:Malmquist指数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比较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差异性,以便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给出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基本原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投入总量、投入强度、新产品产出、知识产出和绿色产出五大综合评价因子,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β绝对收敛法对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在2002—2011年间整体上处于增长状态,创新效率的整体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起阻滞作用,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各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呈现从东北、东部、中部到西部由强到弱的梯度分布,而且β绝对收敛检验表明我国省级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在地区间不存在收敛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ar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difference of the provincial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give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lmquist index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re given. Factor analysis is us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f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actors, including total input, input intensity, new product output, knowledge output and green output, are extracted. Then using the Malmquist index evaluation model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vincial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use the 尾 absolute convergence method to test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vincial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rovincial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in a state of growth from 2002 to 2011. The overall growth power of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mainly comes from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ch hinder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he scale efficiency shows a downward tre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growth power of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mainly comes from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rowth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mong different provinces. The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from northeast, east, middle to west is presented, which is from strong to weak. Moreover, the absolute convergence test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t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does not have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among region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珠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路径与政策适配性研究”(11YJC630137)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钟祖昌;;国家创新效率的结构特征及其收敛性研究——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的经验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2期

3 王松;胡树华;牟仁艳;;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溯源与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凯;朱惠倩;;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基于DEA的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2 杨华峰;邱丹;;因子分析法在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测度中应用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赵广佳;王光明;王少亭;韩利宝;;油田单井计量站联合站自动化监控模式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6期

4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田泽永;;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率变动的实证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5 李婧;白俊红;谭清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方法[J];系统工程;2008年12期

6 王杰;姜伊琼;;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评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5期

7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8 郭军华;倪明;;基于非参数HMB指数法的区域创新效率变动分析[J];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9 刘明广;;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7期

10 李婧;;区域创新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中国的实证[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简兆权;伍紫莹;;孵化器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以华工大学科技园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5:创新与创业(Ⅱ)[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凯;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主体地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郭波;面向产品方案设计的个体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封伟毅;FDI溢出效应、技术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陈伟;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邱建华;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王仁文;基于绿色经济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检;结构导向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马圆圆;创新环境、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绩效[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强;基于因子分析和DEA的区域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寿秀华;企业技术中心、技术源、信息源与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吴亚桃;企业技术创新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杨志江;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文韬;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8年

8 罗世兴;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封伟毅;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莹;区域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之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2 王缉慈;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3 林迎星;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4期

5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0年02期

6 罗守贵,甄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8 罗亚非;王海峰;范小阳;;研发创新绩效评价的国际比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9 吴洪;赵桂芹;;国际产险业SBM效率研究——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的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10 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2 樊华;;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3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4 江成山;孟卫东;熊维勤;;协同创新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石峰;;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及收敛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7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8 谢子远;鞠芳辉;;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来自国家高新区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9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关祥勇;王正斌;;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李礼;卢博科;;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杞人;广东以方法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潇潇;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占据榜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成应 通讯员 朱丽静;全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为21.5[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海芝;环境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2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枫;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比较及提升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王梓;两阶段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王冲;我国区域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4 应丽丽;国家创新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旖敏;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毓军;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效率比较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7 李军锋;创业板与主板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比较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徐佩川;FDI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9 崔珊;我国八大经济区创新效率变动趋势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杨善奇;资源约束下提升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4年



本文编号:1612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12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