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技术的σ-收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选题:全要素生产率 切入点:技术进步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进步及其技术效率变化,并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这3个指标的收敛情况。结果显示:全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加态势,其中技术变化成增加态势,而平均技术效率却表现出下降态势。无论是否考虑空间相关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均没有表现出σ-收敛迹象,只是在考虑空间相关时3个变量的标准差有了明显的下降。
[Abstract]:The chang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30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are measured by Malmquist method based on DEA.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hree indexes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ional averag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s increasing in general, and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Whether or not spatial correlation fact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show no 蟽 -convergence. However,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three variables decreases obviously when spatial correlation is considered.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豫鲁苏皖接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技术收敛问题研究”(12BJY023) 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中原经济区的对比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2011A790018)
【分类号】:F124.3;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增洋;;结构变迁与地区生产率收敛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2 赵永亮;朱英杰;;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11年09期
3 李坤望;黄玖立;;论中国省际劳均产出的差异[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恬;;人力资本流动与技术溢出效应——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5 王争;孙柳媚;史晋川;;外资溢出对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来自普查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6 徐燕北;;国际贸易中的异质企业理论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7 谢千里;罗斯基;张轶凡;;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8 陈晓峰;1978—1991年中国生产率之评价[J];管理世界;1993年06期
9 马骏;王霄鹏;;产业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影响的定量测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02期
10 金菊平;王宏昌;顾杰;;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普;;省级水平污染减排与生产率的经验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柳萍;姜爱芹;霍学喜;;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中国绿茶生产率变化及收敛性分析[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伟峰;赵旭;;能源价格对能耗强度的影响分析[A];2008年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王曦;;我国行业工资水平差异现状及原因分析[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贡特·施耐尔;;减定径机组[RSB]技术—创新性的特钢棒材可靠生产方式[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周永务;;概率需求并允许短缺的变质性物品的最优生产策略[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史晓芳;中印服务业创新可优于制造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2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3 记者 李慧莲;低工资国家的竞争优势常被夸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工经所 吕铁;保持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快速增长[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许剑毅 刘耀东 江源;多轮驱动的中国劳动生产率[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记者 严风华;节约型:上海城市建设新目标[N];中国船舶报;2005年
7 李国学 整理;世界经济研究的三个热点问题:发展、协调与测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张文;印度的劳动生产率要低于中国[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侯东民;全球工业化矛盾考验剩余劳动力转移难题[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郭青青;HP平衡部署“望闻问切”[N];中国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学平;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2 肖欢;开放经济下异质性企业技术采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康艺凡;高等教育产品混合供给的效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陈培钦;中国高投资下的资本回报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孙艳琳;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宋丽丽;多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动态收益[D];南开大学;2013年
8 胡国恒;国际生产的微观组织与利益博弈机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宋静;人工作业系统的组织与优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10 范思琦;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甘露;成批轮番生产方式下的数控设备组生产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郭冲远;技术创新、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增长[D];郑州大学;2013年
3 程静;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汤明秀;承接国际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4年
5 周玲玲;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蒋俐俐;基于发包国视角的中国工业外包与生产率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7 董宇;我国制造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叶波鹤;西部地区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潘沈仁;FDI、进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亮;生产率与出口的关系[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0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2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