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产业承接的推拉力解析及对策思考
本文选题:产业承接 切入点:推力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的产业承接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引资额迅速提高、承接区域较为集中等特点。此过程中,政策支持、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等多方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省份,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规模狭小、高素质劳动力匮乏及政府服务意识淡薄等推力因素却阻碍了相关产业向甘肃省的大规模转移。因此,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承接模式等措施,为甘肃省加快对区外产业的有序、有效承接创造有利条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dustry of Gansu province to undertake the show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cale,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increased rapidly, more concentrated to undertak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rocess, policy support, resources and cost advantages such as multi forc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However, as the western region is relatively backward provinces,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chain is in short, the small size of the market, large-scale transfer of high-quality labor shortage and the government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factors have hindered the thrust of related industries to Gansu province.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marke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novative mode to undertake such measures for Gansu the area outside the province to speed up the industry orderly, effectively undertake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优化的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批准号:11CJL05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10-0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2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3 罗哲;邓生菊;关兵;;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分析与规模测度[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胡静寅;;欠发达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政府职能让渡问题——以中国西部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5 宋芳;冯等田;;甘肃经济低增长问题与开放型经济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6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7 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8 高云虹;曾菊新;;城乡网络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J];开发研究;2006年01期
9 贺曲夫;刘友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基于2000—2010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12期
10 张婷婷;高新才;;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证比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可;詹云娇;;我国钢铁工业区际转移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04期
2 李松志;杨杰;;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3 彭荣胜;;企业跨区扩张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4 张林;蒙莉丝;高安刚;;互动视角下的两广产业转移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5 李磊;;市场扩张型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贾宏君;;内蒙古对外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7 宋泽楠;;金融危机背景下广西破除产业转移滞缓瓶颈之策[J];创新;2009年05期
8 李春顶;;出口与增长:中国三十年经验实证(1978-2008)[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9 孙君;郇红艳;;基于F-AHP的产业转移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0 毛其淋;盛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来自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苏;梁昌勇;赵惠芳;;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产业转移行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罗正伦;;我国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晓谦;;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基本问题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智勇;;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中的企业迁移现象——基于对浙江企业的分析[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范子英;张军;;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4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华;山东半岛制造业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业保;安徽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思路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振祥;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政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洁;江西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与政策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智华;南昌承接周边发达地区汽车制造业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鹤虎;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理与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跃杰;产业转移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谢晓华;福建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及空间配置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2 杨建文;;浅析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与作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Z1期
3 冯邦彦;段晋苑;;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5 陈甬军,徐强;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与演变机制研究[J];东南学术;2003年05期
6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7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8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9 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10 张继焦;;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斌;李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4期
2 刘强;;浅析中国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J];经营管理者;2008年17期
3 刘书平;;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性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任志军;;区域间产业转移及承接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5 曹力维;易峥;何波;;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城市规划;2010年02期
6 陈月红;苗建军;李晶;;产业转移的利益冲突分析[J];探求;2011年03期
7 杜录之;;香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因素与内地制造业面临的机遇[J];思想战线;2008年S3期
8 谢戟;;不妨多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何龙斌;;对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热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2期
10 苏娟;;渭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力维;易峥;;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琴;;后金融危机下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以贵州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勇;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杨猛;环首都经济圈产业承接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福顺;泰安市承接温州产业转移的状况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陈云;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与湛江市产业承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王品慧;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孙殿丽;吉林省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承接能力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万军;重庆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的选择[D];重庆大学;2012年
6 王琼;基于产业承接的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谢晓华;福建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及空间配置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秀华;新形势下福建承接台湾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任建辉;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10 李晶;基于利益冲突与协调的产业转移承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4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3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