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山东省县域经济时空分异演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0 05:15

  本文选题:县域经济发展 切入点:时空演化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借助GeoDA软件,运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库兹涅茨比率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05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时空双重维度着手,对山东省1995—2012年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序列上山东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上升,极化现象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山东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大异质,小均质"的空间经济格局,东部县域发达而西部县域相对落后,县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呈现出由增强到减弱的趋势,县域经济发展遵循"积累循环"法则,空间自相关集聚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GeoDA software, using the methods of standard devi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Kuznets ratio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taking 105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research unit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ouble dim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and spatial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y economy difference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95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in the county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significantly expanded in time series,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has risen slowly and the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significa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attern, there is obviou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 the county economy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overall spatial economy pattern is "large heterogeneity, small homogeneity". The eastern county region is developed, while the western county area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spatial dependence of inter-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a trend from strengthening to weak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follows the law of "accumulation cycle", an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gglomeration model has high stability.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基金】: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XJ20101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事业费联合资助项目(2007-33)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新生,李小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靳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3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4 代合治,陈秀洁;基于县域分析的山东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4期

5 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6 吴育华;赵学金;;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9年04期

7 李梅;王铁;;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6期

8 陈扬乐;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扶贫开发[J];经济地理;2003年02期

9 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10 任家强;董琳瑛;汪景宽;李双异;;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华玲;;宁波地区经济差异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2期

2 ;ESDA-GIS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Disparity in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xi[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3 马远军;张小林;张春花;;江苏省县域城乡空间演进与分异[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4 陈建建;甄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5 黄海燕;武戈;;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6 蒋国富;;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异特征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7 张振江;;河南省县域经济类型及其发展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8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9 张立;;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廖伟华;;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的ESDA-GI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曲晨;;重庆市不同类型区区域差距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蒋亚东;;行政区划调整视角下的区域发展新途径——以重庆市为例[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王景雷;孙景生;张寄阳;周祖昊;;基于ESDA和GIS的冬小麦需水量空间分布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曾庆娟;何应龙;;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的问题与模式探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吕可文;梁留科;苗长虹;黄飞飞;;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四市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7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8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朱传民;叶长盛;黄雅丹;吴佳;刘平辉;;基于ESDA的江西省县域尺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格局分析[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钱静斐;屈宝香;;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金萍;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彤;电信新业务的区域扩散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春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县域软实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振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与优化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华;沿海与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叶娟;江苏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旭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石书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项伟;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3 郑炎成,鲁德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7期

4 李二玲,覃成林;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5 仇方道,朱传耿,单勇兵;江苏省县域综合实力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6期

6 樊新生,李小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7 汪志;焦华富;郇恒飞;;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1期

8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9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10 张晓青;;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华锋;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2 任红岩;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吴美满;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晶;基于ESDA的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蕾;曲靖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怀岳和他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2 王昕,杨雨廷;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视角;2002年11期

3 龙文辉;采取“四项措施”加速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2年07期

4 王建之;优化经济环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经济;2002年08期

5 庞彦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论坛;2002年11期

6 吴方军;运用辩证思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领导科学;2002年22期

7 宋先强;实施“二一一”战略 促县域经济发展[J];民族论坛;2002年04期

8 黄小平;;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2年09期

9 刘云柱;市长开处方——为县域经济发展号脉[J];湖南经济;2003年08期

10 宋迪维;芦溪县域经济发展思路[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善梅;;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关于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2 陈炜;周兴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汨罗模式”——汨罗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占仓;;科教兴国战略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朱孔来;马宗国;;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张小平;;试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木西;;关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及难点与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陈美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9 鲍金玉;;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对策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10 杜少先;;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宏观突破的建议[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庆礼 任国战;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郑举行[N];河南日报;2003年

2 龚唯平(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N];农民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饶汉银;抓实富民强县重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4 中共鹤庆县委书记 单进园;县域经济发展初探[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桂林日报;2007年

6 郑刚 莫志勇;农信社: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N];广西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顾海洋;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N];贵阳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陆敏;勉县乡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N];汉中日报;2006年

9 戴宏伟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10 刘巍;深化建设沿海强省大格局下县域经济发展思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张道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以安;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4 袁建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和春军;产业协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陈志德;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董传岭;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芬;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高玉红;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韩忠吉;潍坊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张承功;产业主导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5 杨蔚;山东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阿力哈尔;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孔小娜;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吴锋锋;西藏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D];兰州大学;2010年

9 白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大鹏;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37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37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