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市域循环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4 01:33

  本文选题:区域循环经济 切入点:状态水平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从经济发展模式来看,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源在于工业化起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两高一低”为特征的传统线性经济模式,这对自然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为此,,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 本文在对“循环经济”和“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定义,为评价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构建了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结构的市域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循环经济的状态水平和进步水平两方面的指标,在准则方面主要包括社会水平、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生态环境、废物排放以及资源综合利用。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市域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赋权,运用功效系数法对中国286个市域循环经济进行绩效评价,分别得出区域循环经济的状态水平和进步水平的分数及排名,并通过两方面的结合分析得出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比较好且进步速度较快的有天津、鄂尔多斯、盘锦、合肥、威海、海口、三亚等;发展基础比较好但进步较慢的有深圳、杭州、苏州、北京、上海等;发展基础虽然不好但进步较快的有白城、黑河、陇南、双鸭山、七台河、黄冈、佳木斯、鸡西等;不但发展基础不好,而且进步较慢的有定西、天水、临沧、张掖、崇左、乌兰察布、濮阳、保山、安顺、驻马店等。评价结果可以为不同的区域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rooted in the traditional linear economic model characterized by high exploitation, low utilization and high emissions since the start of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natural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future of human society should establish a kind of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material closed-loop flow, that is, circular economy, so as to realize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required b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literature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which lays a very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evalu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level, multi-index structure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city, which includes the state level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level of progress, and mainly includes social leve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criteria. Resource consump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te discharge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mpowe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286 cities in China. The scores and rankings of the state level and progress level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and through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two asp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is based on better and faster progress speed, such as Tianjin, Ordos, Panjin, Hefei, Weihai, Haikou, Sanya and so on; Shenzhen, Hangzhou, Suzhou, Beijing and Shanghai, which have a relatively goo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but slow progress; and Baicheng, Heihe, Longnan, Shuangyashan, Qitaihe, Huanggang, and so on. Jiamusi, Jixi and so on; not only are the foundations of development not good, but the ones that have made slow progress are Dingxi, Tianshui, Lincang, Zhangye, Chongzuo, Wulanchabu, Puyang, Baoshan, and Anshun, Zhumadian and so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fferent reg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5;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巧论,陈秋双;面向循环经济的制造业系统模式[J];制造业自动化;2004年01期

2 周仁,任一鑫;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3 王晓薇;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化工走循环经济之路——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车纯滨[J];化工管理;2004年04期

4 ;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4年02期

5 石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6 叶太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切实推进“循环经济”[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6期

7 李健,邱立成,安小会;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8 冯之浚;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宋涛;;循环经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4年02期

10 季胤;绿色化学与循环经济[J];化工时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会泉;关雪;包炜军;柳海涛;张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低碳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刘艳华;;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李伟;苏向前;李连强;;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鹤煤[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陈瑞宝;侯风英;;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研究与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刘晖;;钢铁工业运用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7 张扬;胡秀英;欧阳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形态问题研究——湖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刘洪新;冯舫女;;加快构建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郝树华;;走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之路[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季昆森;;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又好又快建设生态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小梅 吴明;丰原集团 用循环经济赚钱[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杨中华 魏大鹏;多方努力走循环经济之路[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刘选武;铜陵:循环经济唱大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李莎;循环经济何时走向市场[N];云南日报;2005年

5 冉慧敏;发展循环经济利好实实在在[N];证券时报;2005年

6 刘若景(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县域循环经济[N];广西日报;2006年

7 人资环;视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N];江淮时报;2007年

8 记者 :张建平;循环经济不能流于形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记者  张显峰;“循环经济”为何一头热?[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市政协委员 侯洋海;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N];辽源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8 冯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现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孙育红;循环经济引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鹏;发展循环经济的手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刁沙沙;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石油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永安;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黄炯炬;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视角下福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张龙香;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淑杰;沙河市玻璃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银涛;甘肃省风电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汝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郭安斌;延边地区循环经济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6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56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