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下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切入点:脱钩理论 出处:《税务与经济》2014年04期
【摘要】: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型"第二产业在县域产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原本生态防护措施很弱的县域地区正面临着大中城市"三高型"企业向县域转移的威胁,因此,在保障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势在必行。生态文明理念下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优势产业生态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农业园区发展。以此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发展。
[Abstract]:As an old industrial base, the "three high" secondary industri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ollu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missions,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county. The county region, which originally had very weak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is facing the threat of the "three high" enterprises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moving to the county territory. Therefore, while safegu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in the Northeast, It is imperative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unty industrial structure under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ath of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northeast coun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s follow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ization of superior industrie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arks,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ounties in Northeast Chin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城的突出作用与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bjl122)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YJC790139) 教育部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项目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农业低碳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2B26)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长吉图开发开放背景下的吉林省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研究” 吉林省教育研究所项目“县域教育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研究”(项目编号:GH11009)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国斌;许义娇;;城乡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2 刘明宇;芮明杰;;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3 周红英;贺正楚;张训;;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经济地理;2011年12期
4 秦菲菲;杨山;;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重构——以江苏启东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5 刘国斌;刘静;赵儒煜;;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赵新宇;郭欣;;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税务与经济;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迎平;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云;落后小经济实体的产业结构协调——以四川省南充为例[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2 欧定余,刘娜;知识经济下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3 张凌;刘井建;;创新推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2期
4 柳旭波;;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5 赵改栋,赵花兰;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6 耿静[;韦素琼;;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张付刚;高建华;赵慧;;中部六省地区产业结构技术经济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曹瑛;;地区物流业产业关联研究——基于广东、福建和甘肃三省的对比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9 黄伟;;信贷退出优化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J];金融论坛;2010年03期
10 叶安宁;;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乘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战略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弛;张良;;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刘国斌;王卓识;;低碳经济下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杨丰顺;徐成剑;;武汉市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郭青俊;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董伟;城市新产业区演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斌;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璞;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彦;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瑞红;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郑浩;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陈宇;大石桥市县域经济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孙刚;潍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淑霞;马克思主义和谐观与当今中国新农村建设[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胡书清;广东省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2 张学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3 庄晋财,陈剑林;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4 宣亚南;周曙东;张伟新;;循环经济与江苏产业结构调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5 肖兴志;韩超;赵文霞;邓菁;齐鹰飞;曹志来;郭晓丹;万丛颖;李姝;王建林;王岭;王雅洁;李少林;;发展战略、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6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7 宋国宇,刘文宗;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年07期
8 刘飞翔;刘伟平;;福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年05期
9 刘国斌;汤日鹏;;长吉图开发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10 樊杰,曹忠祥,吕昕;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空间结构解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孝德;[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勇;产业结构演进机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学海;城市空间布局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高玉红;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孟玉新;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经济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4 曾艳林;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变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计委召开地区产业结构研讨会[J];宏观经济管理;1988年01期
2 周志祥;论农村科技开发与产业结构的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8年02期
3 ;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七年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动情况[J];浙江经济;1988年06期
4 辛经NB;;论新疆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5 张帆;;《新兴产业发展预测与广州产业结构优化研究》通过鉴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年12期
6 陆三育;;西北产业结构的形成、特点及其宏观调整思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陈建国;提高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唐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9 金建;;论当代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和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王建林;邓小军;;洛扎县农业生态系统存在问题与改善途径[J];西藏农业科技;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春生;程阳;王菊;;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叶堂林;;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董佑福;侯方安;;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谧;结构调整一跃成主题[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丰文;信息化导致产业结构大变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许红洲;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N];经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馨;“实力南京”这样铸就[N];南京日报;2009年
5 陈强 王景飞 萧日照;温州:升级塑料工业产业结构[N];中国工业报;2003年
6 广西容县统计局局长 赵伯才;优化容县产业结构之我见[N];中国特产报;2000年
7 池艳秋 王双 本报记者 刘永安;华锦项目扎堆儿竣工[N];辽宁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改革突破 创新提升[N];宁波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尹滨 梁希东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贾鹏;国强之“变”[N];德州日报;2010年
10 ;将工业选址列入“十二五”规划 更好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调整[N];山西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5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爱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刘丰;FDI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及效率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周晓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6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