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居民幸福感与公共支出政策——来自中国社会综合调查的经验分析
本文选题:收入差距 切入点:居民幸福感 出处:《经济学动态》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运用CGSS2008的数据对公共支出通过调节收入差距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中国区(县)一级的公共支出总量不仅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还通过缩小收入差距间接提高了居民幸福感。教育支出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微弱降低了居民幸福感,各项公共支出对收入差距幸福负效应的调节作用均对中等收入群体显著,对高收入群体不显著,教育和社保支出对低收入群体显著。政府应继续增加公共支出总量投入,同时重点增加教育投入。在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保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保支出。在安排各项公共支出时应向低收入者倾斜,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幸福感。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GSS2008,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public expenditure on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by adjusting the income gap.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ncome gap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The total amount of public expenditure at the county level not only directly improves the well-being of the residents, It also indirectly improved the well-being of residents by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Th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well-being of the residents, while the expenditure on health care and social security slightly reduced the well-being of the residents.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public expenditure on the happiness of income gap is significant for middle income group, not for high income group, educ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s significant for low income group.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total public expenditure inpu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focus 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health care and social security funds, we should gradually increase medical and health expenditure and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n arranging public expenditure, we should tilt towards low-income people in order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the residents.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财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CTJ006) 重庆市财政局2011年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670200478)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0SKH18) 重庆工商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51004)的资助
【分类号】:C912.6;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立新;潘春阳;;破解中国的“Easterlin悖论”: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J];管理世界;2011年08期
2 胡洪曙;鲁元平;;公共支出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10期
3 谢舜;魏万青;周少君;;宏观税负、公共支出结构与个人主观幸福感兼论“政府转型”[J];社会;2012年06期
4 王鹏;;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3期
5 李骏;吴晓刚;;收入不平等与公平分配: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居民公平观的一项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文俊;从研究范式的转变看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铁殿君;李华;;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彭松建;凯恩斯的人口经济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4 唐江桥;;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渊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5 车卉淳;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车卉淳;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陈静;;从劳动者角度解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J];才智;2009年22期
8 朱小军;;次贷危机的加深、原因及其影响[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易培强;;论民生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10 易培强;;关于消费要不要讲节约的辨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斌;宋戍燕;;广东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及其预测[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俊青;;工资激励职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陆夏;;从服务业的发展看当代经济危机的地理“位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4 张如良;;论公平、效率与社会和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王璐;杨阳;;后危机时代之经济危机理论再阐释:明斯基的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6 张如良;;论公平、效率与社会和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曹静;柳欣;;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宏观总量与微观价格的统一[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明;;试析通货紧缩期间的利率政策[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王艳萍;;国外关于收入不平等研究的最新进展[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10 熊毅;;社会平等制度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效应——一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幸福的证明[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松;股票错误定价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卜凡;对外开放中战略贸易行动贸易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宋超;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投资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怀保;中国货币政策对进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媛媛;青岛市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萃擘;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徐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政债券融资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贺枫;管理者过度自信及其投资行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梁春晓;广州关区进出境快件监管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庆旺;吕冰洋;;中国税收负担的综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2 程安亭;;中部地区各省宏观税负差异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3 高培勇;;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的回顾与展望[J];财贸经济;2008年11期
4 靳东升,陈t ;90年代中国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2003年05期
5 张德志;王耀波;;税收征收率 宏观税负 弹性系数关系分析[J];财政研究;2005年12期
6 孙宁华;经济转型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J];管理世界;2001年03期
7 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8 丘海雄,徐建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9 史耀疆;崔瑜;;公民公平观及其对社会公平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10 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德胜;收入差距缘何扩大[J];探索与争鸣;1995年10期
2 廖移海;;收入差距还要走多远?[J];劳动世界;2001年10期
3 张好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源于机会不均等[J];理论月刊;2002年08期
4 张洁;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J];统计与咨询;2004年01期
5 张淼;非工资收入是上海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J];江苏统计;1994年07期
6 滕世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公平原则[J];东岳论丛;1996年04期
7 李定国;;对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价值观分析[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郭馨梅;;北京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带来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刘青;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丁静,刘建玲;怎样看待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安;;关于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选择[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2 李忠伟;;不均衡竞争、机会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何旭东;;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制度性分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4 顾钰民;;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5 林跃忠;张东玲;;从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看改革开放30年成就[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6 沈坤荣;李公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钰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利益分配[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喻平;王仁祥;;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9 赵春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影响研究[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10 李实;;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及协调发展[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向华;教育机会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相关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唐侠;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70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7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