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个人信用、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的VAR多层次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29 04:01

  本文选题:个人信用能力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消费经济》2014年02期


【摘要】:个人信用能力和经济增长总量是否对旅游总收入的发展存在正向经济联系是值得考察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二十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个人信用能力与经济增长以及旅游总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信用能力与经济增长、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具有正相关效应;个人信用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项因果关系,而与旅游总收入则互为因果关系。论文通过分析三个变量之间的复杂经济联系以期对中国各地区的金融信用体系与区域增长以及旅游经济潜能的相关效应做出理论探讨尝试。
[Abstract]:Whether there is a positiv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credit ability and total economic grow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tal tourism income is an important issue worth investigating. The empirical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credit 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total tourism inco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 credit 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re is only a singl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credit 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By analyzing the complex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variables,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credit system and regional growth and tourism economic potential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人文学科补充研究项目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2011-416
【分类号】:F224;F592.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灿平;刘梅;张国峰;;居民收入增长、金融资产发展与国内旅游消费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2 顾伟;关于构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议[J];财经研究;2000年07期

3 沈钦华;谈儒勇;金晨珂;;信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多层次视角的VAR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4 汤向俊;任保平;;信贷偏好与中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增长结构——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比较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5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6 高霞;王然;;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6~2004年的协整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7 范方志;麻勇爱;;旅游消费信贷初探[J];旅游学刊;2006年11期

8 刘晓欣;胡晓;周弘;;中国旅游产业关联度测算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2002年与2007年投入产出表视角[J];旅游学刊;2011年03期

9 罗文斌;徐飞雄;贺小荣;;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动态关系——基于中国1978~2008数据的实证检验[J];旅游学刊;2012年10期

10 赵磊;;旅游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基于Malmquist指数和系统GMM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少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3期

2 梁媛;;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北京和全国的比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陈敏,李丹;建立黑龙江省个人消费信用制度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4 卫彦琦;;我国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5 陈灿平;刘梅;张国峰;;居民收入增长、金融资产发展与国内旅游消费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6 沈钦华;谈儒勇;金晨珂;;信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多层次视角的VAR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7 陈凯;赵晓菊;;经济增长模式、银行类型与盈利优势[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8 刘金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8期

9 廖海波;;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融资工具:集合信托债权基金[J];财会月刊;2011年17期

10 林江鹏,王武新;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顺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王翔;李凌;;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是两难选择吗[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张杰;李克;刘志彪;;市场化转型与企业生产效率——中国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蒋水冰;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10年

5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史跃峰;金融和谐论[D];天津大学;2012年

7 闫海洲;转型期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王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陈忠;信用消费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华金秋;中国居民理财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倩;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高扬;中小企业零售信贷模式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席建成;陕西省农村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曹明;中国金融脆弱性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D];西北大学;2011年

5 何晓静;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中的金融结构支持: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付丹;广东省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宋陈鸽;甘肃省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下的最优融资模式结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苗荣;和谐社会视域下诚信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碧波;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庭干;影响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和对策[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2 赵晓雷;邵帅;杨莉莉;;管理体制与中国开发区经济发展效率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和GMM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3 魏杰,谭伟;从收入差别看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J];财贸经济;2003年06期

4 吴晶妹;李诗洋;;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中美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9期

5 李银兰,范红;国内旅游消费模型初探[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冉茂盛,张宗益,钟子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莫高琪,冉茂盛,钟韬;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8 陈莺;我国目前旅游贷款处境尴尬的原因及其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柳思维;吴忠才;;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年09期

10 纽行;美国的消费信贷报告机构情况简介[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景,沈菊菊,吴晶晶;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设计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9期

2 李少芬;加强信用建设 促进经济增长[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郭志俊;朱烨;;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4 姜楠;对建立内蒙古地区个人信用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张福双;郭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分析[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6 徐秋慧;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王富全;;影响个人信用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年10期

8 韩江峰;;法国个人信用制度的解读与借鉴[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刘子君;;软集合条件下的个人信用评价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8期

10 江永红;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之比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明;;浅谈个人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现状以及改进方向[A];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C];2003年

2 张绍炎;;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3 周晓飞;石勇;;基于数据挖掘的金融信用评估概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汪争平;;中国信用制度的缺失与建设[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宋步升;;试论营造“诚信工商”的思路与措施[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区工商学会2004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李新生;;浅谈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A];2003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建平;石淑华;;试析“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再论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黄茂兴;孙智英;;信用资源开发:利益综合与路径选择[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刘志飞;;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助学信贷评估模型[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榕;;快递业信息在征信体系中的有效应用[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珉;房贷新政紧盯个人信用[N];安徽日报;2008年

2 中央财经大学 许进;完善个人信用 促进社会和谐[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郭斌;个人信用优劣成为决定性因素[N];福建日报;2009年

4 宣华华;别倒在个人信用的“第一级台阶”[N];上海金融报;2007年

5 沈汝发;福州个人信用将作为公积金贷款重要依据[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金错刀;谁更需要职业信用[N];财经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凡石;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势在必行[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帆;北京申请住房公基金额度与个人信用挂钩 诚信者可获高额贷款[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陈澍;370万上海市民有了“信用档案”[N];北京日报;2004年

10 凌建平 祝裕;会宠坏电信吗[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鹏;中国信用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林江鹏;市场主体信用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范志清;基于治理的监理工程师信用改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洪光;个人信用特性及制度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孟苏东;论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林涛;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模型的分析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岷;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钊;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与算法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旭;个人信用与企业控制权[D];浙江大学;2008年

7 陈宏娜;电子商务在线支付下的个人信用等级评价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刘通;基于样本集优化的个人信用贝叶斯网络评分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崔媛媛;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比较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6年

10 魏宝柱;网络交易中个人信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9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79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