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财政自给、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间的门槛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31 17:58

  本文选题:财政自给 切入点:转移支付 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基于索洛增长模型,以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作为门槛变量,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财政自给的视角实证考察了1994-2012年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央转移支付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随着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分水岭"为67%的财政自给水平。通过对各省级行政区的财政自给能力进行分区发现,当前绝大多数省份处于中下及低财政自给能力的"尴尬区间"。从整体上看,1994-2012年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率是在下降的,其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也呈现下降趋势,提升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Abstract]:Based on Solow's growth model, the local government's self-sufficiency is taken as the threshold variable, and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China are u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scal self-sufficiency,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rom 1994 to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central transfer paymen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hows a trend of first strengthening and then weakening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s self-sufficiency ability, and the "watershed" is 67% of fiscal self-sufficiency. The vast majority of provinces are now in an "awkward zone" of low and middle levels of fiscal self-sufficiency. Overall,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to promot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declined from 1994 to 2012. Its promoting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lso shows a downward trend, so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ocal finance self-sufficiency.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GL120) 香港特区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资局优配研究基金(GRF)(456712)
【分类号】:F812;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新昶;;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2 黄凌云;徐磊;冉茂盛;;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4 江世银,杨伟霖;论区域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王立国;张洪伟;;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经济性投资效率[J];当代财经;2013年06期

6 储德银;赵飞;;财政分权、政府转移支付与农村贫困——基于预算内外和收支双重维度的门槛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13年09期

7 陈波;吴丽丽;;人口红利、劳动力素质与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关联[J];改革;2011年06期

8 汪冲;;转移支付、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J];山东经济;2011年04期

9 郭庆旺;贾俊雪;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9年12期

10 范子英;张军;;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3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4 尹宗成;吴永辉;;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5 卢君生;万良杰;;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乔欢欢;;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农村和城市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付韶军;姜延书;王家玮;;北京市出口、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姜志霄;;地方监管失灵与劳动标准竞次——以中国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为例的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欣;李建军;;地方财政健康与财政分权——基于湖北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5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6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朱铭来;奎潮;;基本医疗保险对国民健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8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2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肖明月;浙江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潘旭;关于税源控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孙佳佳;控制权的政治收益及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沙曼丽;高等教育的投入效益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丽群;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关于李斯特投资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尹恒;王文斌;沈拓彬;;中国县级地区财力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李婉;;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膨胀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3期

5 刘金涛;曲晓飞;;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反常”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5期

6 汪冲;;专项转移支付漏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7 代士林;;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J];财会月刊;2011年18期

8 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9 江新昶;;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10 贾俊雪;郭庆旺;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强;;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基础设施供给的实证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7期

2 ;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J];金融信息参考;2001年06期

3 江希;;我国经济增长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年03期

4 张琼霄;;浅析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J];消费导刊;2008年21期

5 范子英;张军;;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王建;2005年经济增长趋势分析[J];冶金管理;2004年11期

7 杨洁;张思元;;Kuznets U-curve的计量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7期

8 于凌云;蒋玉石;;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的公共支出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2期

9 叶建华;;消费券发放的经济效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10 梁金修;;改善我国经济增长激励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6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3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2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6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8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方方;失衡现象应逐步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记者 林馥盛;经济增长和节约能源实现双赢[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剑;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2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8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9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6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阎丽芬;次贷危机爆发后出口贸易减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91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91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