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行贷款看国际金融组织促进中国的制度创新
本文选题:制度创新 切入点:国际金融组织 出处:《国际贸易》2014年02期
【摘要】:在过去30多年里,世行贷款项目不仅向中国各重点行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而且还传授了大量国际先进的新理念、新知识、新制度和新方法,推动了这些重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世行在中国的经济管理与体制改革、扶贫与农村发展、基础设施、人类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五大发展主题上的重大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发现,世行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注重引入国际先进的发展理念,强调尝试创新性制度安排,着重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政策。未来中国在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制度创新合作中,应将重点放在经济结构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绿色增长上。
[Abstract]:Over the past 30 years or so, World Bank lending projects have not only provided substantial financial support to key industries in China, but also taught a great deal of internationally advanced new ideas, new knowledge, new systems and new methods.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key industr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of the World Bank in the five development themes of China's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institution innovation of the World Bank in China emphasizes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advanced development ideas, the attempt of innovativ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policies.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promotion of green growth i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分类号】:F831.2;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陕南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意义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期
2 杨艳琳;;我国资源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J];学习与实践;2007年06期
3 陈孝兵;;改革开放3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4 蔡继明;中国的经济转型: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杨志远;许彦;;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6 高颖;;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7 黄邦根;;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8 韩劲;;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区域整合管理模式[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蔡继明;;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的启示与思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J];经济学动态;2008年09期
10 石明;辛瑞萍;;制度创新与“三农”问题的解决[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本玲;;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吉发;;西部观念变革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正平;;大西北经济开发的关键——制度创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杨宇;李布;郑垂勇;赵敏;;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苏北欠发达原因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光华;段文斌;;积累、制度创新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刘灿;;制度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性初始投入[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董军贤;;加快推进制度创新 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体制[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8 胡碧玉;牟进洲;刘恩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创新思考[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南华;;以制度创新调整固有利益格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领域、难点与出路解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小云;;反贫困中的制度创新——有关贫困社区及群体的参与问题[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创新[N];陕西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切实推进制度创新[N];浙江日报;2007年
3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课题组;以制度创新实现对外开放的跨越式发展[N];郑州日报;2006年
4 记者 王春荣;延吉五项制度创新打造最佳发展软环境[N];延边日报;2010年
5 刘伟;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制度创新[N];鞍山日报 ;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创新是跨越式发展的动力[N];昆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马荣;玛曲八项举措夯实整改落实工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8 市世行项目办主任 高珠峰;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N];吕梁日报;2010年
9 新华社记者 慎海雄 徐寿松;感知上海[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员娟绸 本报记者 褚艳 张剑雯;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招[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斌;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严汉平;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西北大学;2004年
3 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韩芳;浙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王祖继;制度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焱;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改革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继业;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吴艳玲;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D];辽宁大学;2008年
9 常忠诚;制度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对构建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问题探讨[D];河北大学;2006年
2 康建英;制度创新、人力资本与河北经济增长[D];河北大学;2004年
3 林丽;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西科;以制度创新为先导 丰富城乡统筹发展[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郭巧东;我国私营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余洋;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唐志良;制度创新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玲;东北地区地域组织的创新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小蕊;制度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D];河北大学;2006年
10 戴华;我国开发区制度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8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2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