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以陕西省为例
本文选题:欠发达地区 + 经济发展方式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认为欠发达地区应调整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加大体制机制创新;迎合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浪潮,把知识等新生产要素与其他资本、劳动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进入新经济时代,应积极实施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为新经济发展方式赋予新的内容。
[Abstract]: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shoul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e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cater to the new ti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combine knowledge and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with other capital. Tradition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labor and land, are combined. In the new economic era, we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nd give new content to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社科部;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满四;;欠发达地区引资与本土产业配套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2 刘湘溶;;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3 黄泰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J];求是;2007年18期
4 曹成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5 全毅;;日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的经验及启示[J];亚太经济;2011年02期
6 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石红溶;廉高波;;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典型案例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旭晖;人力资本理论对开发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2 王宁西;张文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内涵[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陈海雪;;加快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科学发展[J];北方经济;2009年04期
4 庞文;丁云龙;;论城市贫困群体的自生能力与政策创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刘北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6 尹华;;论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胡渝;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哲学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周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9 张光南;张海辉;杨全发;;中国“交通扶贫”与地区经济差距——来自198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10 王仁发;;渝鄂湘黔交界处民族区域发展性贫困现状及治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强;杨国梁;;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约束与路径选择[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刘海鹰;郑德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把前哨农场打造成为对俄农产品出口前沿阵地[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龙小伟;;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贫困”难题及其破解——以高校研究生智力支农扶农为例的探讨[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刘占勇;;城市贫困人口潜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对贵阳市花溪区的调查[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管理创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罗瑞青;颜李艳;;关注弱势群体 建设和谐社会[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董一冰;焦宇;;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幸福感研究——以牡丹江市为例[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周杰琦;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成卓;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孙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视角:体制与政策演变及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丁巨涛;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焦晶;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马立峰;民族乡镇的贫困与反贫困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汪斌锋;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困境及出路[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卢翠红;初中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静;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肖建敏;中国农村知识贫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丁明慧;中国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分析及政府救助责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韩风磊;甘肃省农村贫困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敏丽;小额信贷对农村妇女贫困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后凯;;未来十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新战略[J];西部论坛;2010年04期
2 胡鞍钢,常志霄;中国的城镇贫困与新的反贫困战略[J];财政研究;2000年09期
3 官升东;;国家意愿与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基于陕西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4 刘继森;王耕;;日本高效利用能源的经验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启示[J];能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5 王冉冉;;广州利用外资结构与绩效的可持续性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年11期
6 胡鞍钢,周绍杰;网络经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6期
7 赵晋平;;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就与基本经验[J];国际贸易;2008年11期
8 杨先明;;国际直接投资与西部经济发展——兼论中国西部外资战略的重构[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9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10 魏后凯;高春亮;;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整思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周洲;[N];国际商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才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J];发展;2008年01期
2 吴树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J];前线;2008年01期
3 操玲姣;;试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与内涵[J];理论月刊;2008年01期
4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J];价格与市场;2008年01期
5 刘世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和政策问题[J];前线;2008年02期
6 范和香;;政协委员建言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观察;2008年11期
7 江忠默;;论我国现阶段应转变的经济发展方式[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代戈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8年11期
9 陈良钦;;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12期
10 本刊记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访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宝卿[J];先锋队;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金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省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2 刘跃奎;;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党领导经济建设新思路的重大理论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李宏;;以新视角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与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刘志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绿色家园的必由之路[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5 吴祖平;;加速发展必须统一思想真抓实干[A];“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C];2010年
6 孙发平;丁忠兵;;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及政策建议[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7 周铁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须重视对未来的研究[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春燕;;中国共产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及启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庄荣盛;;体制不变,,经济发展方式难转[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王厚双;安江;俞培宁;;沈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建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N];四平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高峰;经济发展方式“乾坤挪移”[N];新乡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彭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展开学习讨论[N];昌都报;2007年
5 金台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徐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大宏;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刘大宏;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赵丕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三解放”[N];青海日报;2008年
10 周凌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科技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5 张倩;国有经济在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崔立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7 赵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孙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视角:体制与政策演变及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敬孝;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梅;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骆希干;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自主创新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卫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世秀;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5 李冰冰;论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 杨志;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董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野下的政府治理对策探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贾少鑫;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杨晶晶;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刘静;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迁及其基本经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1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9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