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技术进步对碳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30 13:47

  本文选题:技术进步 + 碳强度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8期


【摘要】: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模型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强度除产生直接线性影响外,还因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而对碳强度表现出非线性门槛特征等影响。因此,不能仅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还要加快经济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s, the nonlinear panel data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1997 to 2012, and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China's carbon intensity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 linear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China's carbon intensity, it is also due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Factors such 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evel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how nonlinear threshold characteristics on carbon intensity.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only rely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reduce carbon intensity, but also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djust the energ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pand the level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JL07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JC79003)
【分类号】:X22;F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艳芬;;中国能源生态足迹效率的技术进步影响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5期

2 蔡承yP;陈健伟;;减排——德国炼焦工业技术进步的首要目标[J];燃料与化工;2008年04期

3 欧阳劲进;颜文洪;;GMO技术进步与环境管理对策[J];生态科学;2006年02期

4 郭军华;邓波;;技术进步与生态足迹的协整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5 王祥光;;小氮肥厂脱硫技术[J];氮肥技术;2008年03期

6 杨军;黄慧平;周乾乾;;东门南华公司无剩余污泥外排生化处理工艺分析[J];广西轻工业;2010年01期

7 刘平;王超;魏源送;秦晶;;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对天津市工业废水排放变化贡献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8 杜雨潇;夏恩君;;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9 陈子教;于文益;;广东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与潜力研究[J];广东科技;2009年12期

10 江珂;;不同污染类型工业行业的环境污染分解分析——基于1998~2005年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分析[J];生态经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家廉;;我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的现状与发展对策[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五期)[C];1999年

2 魏建新;;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探讨[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仁品一;;上海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5 葛继红;;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农业面源污染——以江苏省为例[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6 马海燕;刘奕彤;甘得春;王星茹;;唐钢水资源科学利用与发展的理性抉择[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姜宏;;加强技术引导和监督推进国产催化转化器的技术进步[A];汽车催化净化技术产业化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专集[C];1999年

8 李林;;攀枝花矿业工程与环境保护[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炳生;;双螺旋挤浆机的研制成功、推动了黑液提取的技术进步[A];中国造纸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10 高志博;耿在双;林增常;高庆荣;杨海波;邓庆山;崔太峰;;依靠技术进步 实现节能减排[A];冀晋琼粤川鲁六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宏祥邋通讯员 郭强;全省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N];德州日报;2007年

2 李乾彬;依托技术进步 实现综合利用[N];中国黄金报;2009年

3 王巧然;节能减排需加速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京仁;我国通过CDM项目促进节能减排[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高迪;中央企业如何实现“节能减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乐意;向技术进步要“贡献率”[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庄言;以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工业化进程[N];机电商报;2010年

8 李禾;推动技术进步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N];科技日报;2007年

9 顾瑞珍;推动技术进步成为节能减排重点[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季英德 邱春光;烟台万元GDP能耗将降23%[N];中国环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保静;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国案例[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瑾;环境政策对技术变迁的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李恩;中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袁文倩;西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西北大学;2006年

6 程云鹤;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黄宇健;影响中国排污权市场交易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8 王柱强;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控产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王众;中国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CCS)早期实施方案构建及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10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怀德;引进FDI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损失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黎华群;中美CO_2减排溢出的政策模拟系统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曾友志;不同工业化与收入水平下的我国环境污染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王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尹敬敬;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内生性框架下封闭到开放经济的拓展[D];浙江大学;2013年

6 谭洪坤;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曹娟;IPAT模型对湖南省CO_2排放的驱动力分析及预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胡陈军;内蒙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李上红;环境污染与随机内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4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24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