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
本文选题:生态经济区 + 综合评价分析 ; 参考:《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70期
【摘要】:正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否有所作为。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评价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Abstract]:In December 2009, the State Council officially approved the pla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This is the first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 for Jiangxi to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t is a major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Jiangxi's development and has grea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the new leap of Jiangxi's rise.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can be realized depends to a great extent on wheth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achieved. Therefor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is study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and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to provide a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S2011GXQ4D058) 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1BAA1000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洪功翔;杜君;;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J];商业经济;2011年14期
2 张英辉;;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及其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5期
3 王忠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广场;2011年08期
4 傅为忠;刘登峰;韩成艳;;皖江城市带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5期
5 王金英;;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风华;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颖;张艳梅;;日本9.0级大地震前长波辐射异常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2 张慈;何砚;肖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1期
3 王继顺;闫敏伦;葛仁福;;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34期
4 徐菲菲;;河北省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年01期
5 周霞;李海基;;区域科技创新指数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8期
6 杨道现;;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3期
7 刘翠;刘彦华;朱慧;;合肥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孟妮;韩丹;;基于CPNTool的换挡过程建模与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年08期
9 李文琴;王佳;李玲;;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年02期
10 舒相才;王天灿;黄维金;龚成朝;;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娟;长沙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海基;区域科技创新指数及其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展昭;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群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黄凯;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4 赵增华;广东“蓝色崛起”中的政策创新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5 孙晶晶;辽宁省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与预测[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慕一君;甘肃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兰州大学;2014年
7 常宇奇;呼和浩特市供电局电网线损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何南;兵团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虹,李延,逄守艳;我国产业结构的量化模型及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21期
2 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3 刘耀彬;陈志;;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4 章立军;;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5 李京文,叶裕民;区域创新与地方政府职能[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张秉福;;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11期
7 高文泊;论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持力──兼论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姜庆余;;利用全球人才资源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J];党建研究;2006年06期
9 王剑峰;邵云飞;郑浩然;;基于发明专利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10 康壮苏;;试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推进[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皓;安徽省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2 刘婧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文毅,卢昌彩;关于建设海洋生态经济区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1期
2 刘春腊;张义丰;;首都生态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及建设机理[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3 张义丰;刘春腊;张伟;张宏业;穆松林;贾大猛;兰婷婷;;首都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及其战略构想[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3期
4 王书明;宗鹏飞;;中国生态经济区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5 蒋有绪,李俊清,刘世荣,王建中,臧润国;关于构筑敦煌自然文化遗产地生态经济区的建议[J];学会;2001年09期
6 重庆市涪陵区邓研会课题组;李乾德;;建设涪陵一流生态经济区研究报告[J];重庆行政;2003年01期
7 朱伟;;山东东营努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区[J];中国科技产业;2009年06期
8 陈新森;;磐安:致力建设“浙中生态经济区”[J];今日浙江;2009年22期
9 张云;;环首都生态经济区发展构想[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韩毅;;设立“黄河上游生态经济区”的构想[J];发展;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本;;关于建设“西沙群岛生态经济区”的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2 吴国琛;杨荣俊;;关于江西省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探讨[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益平;欧阳月祥;;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曾万涛;;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建议[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5 盛荣华;;两型引领 深化合作 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第三届洞庭湖发展论坛上的发言[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6 李婷;张宝;;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金融支持研究1[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7 龚金彪;;关于南县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思考[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龚金彪;;关于南县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思考[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9 石玉林;;抢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 推动临澧又好又快发展[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一矛;阳志成;;强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协作的几点思考[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琦;建设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N];西安日报;2007年
2 万颖邋赵婷婷;沿海生态经济区托起盘山新希望[N];盘锦日报;2008年
3 记者 葛辉文 通讯员 万建中;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呼之欲出[N];常德日报;2012年
4 记者 王强;发挥优势把握关键推动发展 加快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N];吉林日报;2014年
5 记者 罗序文 通讯员 黄巍薇 叶涛 童亮;荆州建生态经济区重大项目库[N];湖北日报;2014年
6 陈卫新 首席记者 王森;盘山县加快沿海生态经济区建设[N];盘锦日报;2009年
7 吴文彪 李杏;宁夏政协建议 建立黄河大河套生态经济区[N];人民政协报;2012年
8 记者 张磊 邹汉青 陈会君;鄂湘共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N];湖北日报;2012年
9 记者 颜开云;望城拟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N];长沙晚报;2012年
10 记者 王伟杰;我市强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N];常德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榴艳;新疆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蔡永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利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2 朱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服务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秀娟;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4 张小红;生态经济区区划模型与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雅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陈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测度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宗鹏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方式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丁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8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4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