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再思考
本文选题:消费需求 + 需求不足 ; 参考:《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02期
【摘要】: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发展是应对宏观经济在一定时期波动的有力武器,内部消费需求扩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最终动力。改革开放后近30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经济增长率达到10%,消费增长率就会占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如果消费增长水平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随之下降。如何使我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驱动型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详细分析了内需驱动型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特征,通过对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扩大内需增强消费的政策性建议。
[Abstract]:Increasing the total demand level to stimul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powerful weapon to cope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the macro-economy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l consumption dem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ultimate driving force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hina's consumption to economic growth has remained above 50%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s 10%, and the rate of consumption growth will be six percentage points, even more. If the consumption growth level falls,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ill decrease. How to make our economy from export oriented to domestic demand driven development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aspects of domestic demand dri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tail.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insufficient domestic consumption dem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increase consumption.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美花;;论扩大内需的重点和难点[J];福建金融;2009年01期
2 何晓英;;调整内需结构 扩大消费需求[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3 易培强;;关于消费需求制约因素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4 赵振华;;衡量消费需求合理化的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张晓峒;徐索菲;;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内需结构分析[J];理论探讨;2011年01期
6 刘永平;陆铭;;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7 周睿;;美国消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出口[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喜;;我国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谭向红;科技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冯梅;21世纪产业经济理论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许跃辉;石丽娟;;“十二五”时期安徽新型工业化目标测度及实现途径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卢风;战争与资本主义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程宝栋;宋维明;;产业结构与中国木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曹如中;戴昌钧;;知识的经济学演化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年02期
8 苏雪串;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收入分配[J];商业研究;2002年22期
9 李杰,王晓冰;增加消费需求是扩大有效需求的关键[J];商业研究;2003年09期
10 徐忠爱;试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消费适度增长的理论联系[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李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韩琦;;拉美结构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纪丽萍;张天维;;东北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方向性问题分析[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许晓茵;尹伯成;;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地位——为《通论》问世70周年而作[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方兴起;;凯恩斯逝世60周年之际的反思[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杨文进;;“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略论“实体性价值论”与“生产关系性价值论”的不可统一性[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张培刚;;产业定位相关理论演绎研究及应用探讨——以盐城市盐都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小亮;;偏好、制度与选择:理性选择模型质疑、反思与重构[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朱海就;;危机、复苏与制度失灵[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3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鲁雁;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天勖;GPA框架下的我国地方政府采购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长松;交易成本视角的铁路客运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金文俊;甘肃省促进人口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辉延;以铁路传媒网络为例研究地市级媒体的集团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赵莉;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余亭;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增长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孙刚;潍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变亚;甘肃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思维;努力实现城乡消费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4年04期
2 杜亚丽;孟耀;;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影响及其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王志伟;侯艺;;外需对中国出口影响程度的动态贸易引力模型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金三林;;我国投资消费关系的变动特点及发展趋势[J];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5 丛日玉;;消费和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2期
6 董小麟,肖姝娴;中国三地区出口影响因素比较实证分析——对广东、北京、浙江三地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03期
7 易培强;扩大消费需求的供给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6期
8 金瑞庭;;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2002~2009)[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强永昌,吴兢,陈爱玮,胡晓华;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10 张昱;唐志芳;;贸易引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J];经济经纬;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芳;;2010年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2期
2 徐达富;;加快城市化:扩大内需之根本战略[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年07期
3 赵京;;内需的区域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8期
4 罗勤;;扩大内需应有效刺激消费需求[J];企业经济;2009年06期
5 盘意文;;从社会保障视域审视扩大内需[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廖江平;;浅析当前消费层次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7 钱津;;关于扩大内需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学动态;2011年01期
8 赵明辉;;青岛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热点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宋立根;;把握扩内需 促消费 调结构的几个关系[J];西部财会;2010年04期
10 冯启文;;立足内需: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春凤;;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董全瑞;;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当务之急[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牟洪波;冯琪;牟永春;;扩大内需采取哪些措施更有效[A];“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研讨会专集[C];1999年
4 方欣;俞平;;体制改革和创新是扩大内需的关键[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德水;;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认识和建议[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6 李悦;;扩大内需应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7 王广华;;“双保行动”必须维护土地管理法治推动科学发展[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9年
8 唐震;;个体私营经济与扩大内需的关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海鹏;;世界金融危机下的扩大内需与我国经济发展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10 赵炳章;;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主题[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山;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N];陇南日报;2009年
2 储著胜;扩大内需是破解经济困局的关键[N];证券时报;2007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刘雯亮;在扩大内需领域中淘金[N];证券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方烨 实习生 苏志梅;扩大内需将成保增长良药[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刘俊宇;扩大内需的社会保障政策选择[N];证券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郭晋晖;扩大内需将成政府首要任务[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中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杨新英;扩大内需须解决“两个矛盾”[N];消费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雁;扩大内需需要清除地方保护主义[N];光明日报;2009年
9 蔡家成 国家旅游局;科学发展看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利君;云南扩大内需与保工业增长的思考[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D];四川大学;2002年
3 沈全芳;宏观经济不确定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李莉;论消费信贷与国内需求[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施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的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袁国敏;中国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3年
7 张勇;以内需结构调整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王朝阳;收入再分配与调控消费需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刘s
本文编号:1895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9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