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跨区域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06:50

  本文选题:跨区域 + 低碳技术 ; 参考:《科学管理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基于跨区域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性差异和现实困境,从区域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层面,论述了跨区域低碳技术协同创新发展管理的形成机制,指出了跨区域创新文化协同和信息沟通协同的保障机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differences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cross-regional low-carbon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ross-regional low-carbon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from the two main levels of regiona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cross-regional innovation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4B114) 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川油气科SKB12-15)
【分类号】:F12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东渝;郭亮;袁祖凤;;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05期

2 高连凤;;文化视野下低碳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2年20期

3 赵如;胡春生;;西部传统优势企业低碳之路的障碍与对策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程全国;于明华;李晔;;中国低碳经济研究进展[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史佳林;张蕾;;天津休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科技问题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徐斌;;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与经济关系问题[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亚东;;低碳经济下我国“绿色设计”的对称性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王进富;张颖颖;;协同创新网络形成的自组织机理[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周阳月;朱霞;;“多元共生”视角下低碳生态城市共生策略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6 王慧;刘宝;;企业协同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黄世坤;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丹丹;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企业低碳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4 白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5 李力;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丽雅;我国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莉莎;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晓鹏;基于因子分析法和熵权的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方法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许楠希;天津市碳排放测度及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6 胡小强;低碳视角下的江西省市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任小凯;政府管理中低碳理念的导入与实现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于那那;家庭低碳生活方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9 马姗;我国引导扶持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张建勇;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强;姜克隽;胡秀莲;;中国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年05期

2 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3 沈木珠;李国良;;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地方科技措施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4 苏小惠;;基于低碳技术视角探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仲飞;;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J];浙江经济;2010年06期

2 谢和平;;发展低碳技术 推进绿色经济[J];中国能源;2010年09期

3 王靖宇;史安娜;;低碳技术扩散中政府管理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4 张静;;低碳技术的附魅与祛魅[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邓子纲;;一些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当代世界;2011年08期

6 李双荣;郗永勤;;英国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海峡科学;2011年09期

7 秦书生;周彦霞;;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困境与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3期

8 王宇华;;低碳技术创新与低碳杭州建设[J];浙江经济;2012年20期

9 王维红;陈文宣;;关于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36期

10 陈秋红;王书柏;;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与政策建议——以上海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纵瑞收;李峰;孙红旗;;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对策与建议[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李兴川;;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与我国低碳技术政策浅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高富强;刘艳春;曾令可;王慧;程小苏;刘平安;;陶瓷行业的低碳技术[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鹏;;论低碳技术创新的专利制度回应[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栾景丽;熊国焕;张水南;何艳明;;低碳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6 盛济川;;中国低碳技术发展和创新政策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文佳;陈宏坤;崔翔宇;王文思;王兴睿;;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倾向及比较[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陈秋红;;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上海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与政策建议[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吕俊杰;;从低碳技术创新看技术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10 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闫刚 记者 周爱明;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在宁成立[N];南京日报;2011年

2 褚赞赞;发改委发布34项低碳技术目录 水泥行业3项技术入选[N];中国建材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孙雨晨;中国应积极打造低碳技术领导力[N];中国石油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姜雷;瞄上“死亡谷”低碳技术企业 中国节能化身天使投资人[N];经济观察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袁雪;4大引擎发力中国低碳技术2050年领先全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钱伯章;欧盟将再投资低碳技术500亿欧元[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侯宏虹;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中国要实现低碳技术的原始创新与推广应用[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江芸涵;川大成立低碳技术与经济研究中心[N];四川日报;2009年

9 抚顺石化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 马岩;低碳技术要走向前台[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李巧宁;科技部:低碳技术纳入“十二五”规划[N];证券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华;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中然;我国政府支持低碳技术研发的政策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赵博;低碳技术路线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梁晓玲;中日低碳技术合作经济效益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刘国宾;基于二维差距的中国低碳技术转移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小华;低碳技术的环境经济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澎涛;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涛;考虑公益性的低碳技术转让期权定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8 孙鹤;低碳技术伦理及其哲学反思[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文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袁靖靖;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障碍因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95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95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