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8 08:43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 经济收敛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12期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市场化程度等正向影响;西部受外贸水平等正向影响。
[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roposed to activel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Since 1978,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1978-2013,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ew nearly 20 times, 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about 10%. But at the same ti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our country is widening,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according to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results, which indicates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 Capital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from 1978 to 2012,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factors affecting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are also different. The eastern region i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per capita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foreign trade level; the central region i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and the western region is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foreign trad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编号:41171099)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2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3 彭国华;;双边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中地区生产率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4 陈安平,李国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海波;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卢君生;万良杰;;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5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曲鲁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发展态势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10 杨蕊;娜娜;;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肖志光;;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1989——2006[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8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10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志强;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徐万一;人力资本结构作用和政府教育投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晓妮;我国转型期劳动力与工资状况分析及工业化道路选择[D];暨南大学;2010年

9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华,王燕,王威,邹运;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贫困的减少——1990-1999年的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2 杨开忠;中国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概念模型[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3 李红松,田益祥;资本积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4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5 鲁凤,徐建华;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6 吴殿廷;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7 张敏,顾朝林;近期中国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的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8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9 吴殿廷;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2期

10 夏永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原因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焱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2年10期

2 连耀山;;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福建金融;2007年05期

3 王芳;;中印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因素探讨[J];学习与探索;2008年02期

4 刘岳平;钟世川;;中国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综述[J];经济视角(下);2011年08期

5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王德发;陈勇;徐礼敏;;巧合还是必然: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再考察——基于中国二板市场发展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7 张路,王浣尘;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9年03期

8 刘建平;王克林;;广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及其收敛性[J];统计与决策;2005年24期

9 钱金保;;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1998-2003[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杜博;张旺锋;杨连q,

本文编号:1905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05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