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出动因及对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选题:优质劳动力 + 农业 ; 参考:《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对输出地农业农民收入和农业资本积累产生诸多影响。农民工流出优化了耕地劳动力资源配置比例,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为农业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但同时,农村失衡的人力资源结构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出现农业内卷化现象,乡村空心化使乡村秩序陷入严重失衡的"治理性困境"。
[Abstract]: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urban and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income and accu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The outflow of migrant workers optimizes the alloc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labor resources, increases the non-agricultural income of farmers, and provides a source of funds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unbalanced human resource structure in rural areas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henomenon of agricultural entrainment and rural hollowness caused the rural order to be seriously out of balance.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22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SK2013A134)
【分类号】:F323.6;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刘秀梅;田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3 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测评[J];统计研究;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Force Flow on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 Method Based on VEC Model[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7期
2 方双龙;;我国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3 敖德玉;黄雪梅;周相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对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4 沈忠明;张成君;;新农村建设中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5 李兆捷;;我国农村社会资本研究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杨恢武;;农村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生态[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8 沈忠明;张成君;;新农村建设中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谢攀;惠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国柱;牛叔文;;家庭净收益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泽敏;杨晓红;;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及其效果分析[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明爽;;城市化战略与政策取向分析[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汪进;钟笑寒;;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了吗?——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0期)[C];2009年
4 汪进;钟笑寒;;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了吗?——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5 段成荣;邹湘江;;北京人口规模调控研究:人口流动受益者的责任重构[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6 林毅夫;刘培林;;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2期(总第6期)[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7 毕安平;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光明;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凤祥;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勇;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的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殿鹏;山东省流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才科;乡镇政府财政状况及其对政府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肖晓琴;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红辉;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吕序言;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勇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三农”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杜利伟;近年我国“三农”政策调整及其影响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郜青云;豫中农民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耿理想;农村教育发展与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转移[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国峰;城市农民工权益保护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2 周阳敏;高友才;;回归式产业转移与企业家成长:“小温州”固始当代商人崛起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3 徐现祥,舒元;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4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5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6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7 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年03期
8 李良进,风笑天;试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林斐;对90年代回流农村劳动力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年02期
10 段成荣;流动人口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口研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冬冬;;农民收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异比较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田佳妮;;我国农民收入与三大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S1期
3 王兴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延华;求真务实奔全面小康[J];唯实;2004年Z1期
5 王洪恩;王国华;;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王冲;;浅谈重庆直辖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年05期
7 闫德忱;王秀珠;;与消费结构适应的生产结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8 朱劲松;;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工数量与农民收入:基于实证数据的分析与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马文兴;拓庆华;;回族区农民收入消费的现状及其增收致富的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邱晓华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于五比一[J];党政干部文摘;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佳妮;;我国农民收入与三大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2 支大林;祝晓波;;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带动农民收入快速提高——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姚景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在200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上的专题报告[A];200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小秀;齐效东;;对当前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的进一步探讨[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吕宝田;;理清思路 找准差距 加快全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韩俊;;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确立的五个重大政策思路[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璐;;正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促进和谐社会稳定发展——晋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趋势分析[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9 蔡宇平;;影响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剖析[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黄爱琴;孟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研究[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玉顺 周静文;今年农民收入有望突破8000元[N];新华日报;2009年
2 陈华 宇锋 凡想;我市农民收入连续六年列全省同级市(县)榜首[N];江阴日报;2006年
3 大连市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 汤方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确保农民收入快速增长[N];大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林琳;陕西农民收入10年翻一番[N];陕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胡越;郭洪昌会见罗马尼亚客人[N];洛阳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徐萍 罗文生 记者 张小川;南京219万农民收入创8年来新高[N];南京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杨成;省“三夏”工作组莅商督查[N];商丘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耿建萍 窦志达 耿爱莲;收入分配趋向公平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伟;践行科学发展观 谱写惠农新篇章[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0 记者朱艳燕;农民收入增速回升[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昆;中国农民收入微观计量分析及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朱志良;工业反哺农业的优化规模与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惠芬;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春艳;中国经济增速和农民收入增速动态关系的统计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1年
3 关浩杰;我国农民收入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喜;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5 冯巧玲;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留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清瑞;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思考[D];厦门大学;2008年
8 郜薇;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超;地区收入差异的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茂良;金融发展不均衡对城乡收入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5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0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