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业结构视角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8 12:52

  本文选题:土地财政 + 经济增长 ; 参考:《经济地理》2014年12期


【摘要】:通过引入土地要素的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推演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结合1997—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经验统计与理论分析,提出四个理论假设,并选择43个大中城市2007—2011年动态面板数据构建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计量模型,应用系统GMM分析检验理论假设。研究发现:1土地财政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经济增长;2工业用地出让收益在引入产业影响因素前后均未能通过显著性验证,将低廉土地价格作为招商引资条件并未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3土地相关税收收入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并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作用,因而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好促进结构转换升级;4对土地财政结构的优化应以弱化土地出让收益地位、提高土地税收收入地位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构建统一的土地税收体系,规范土地市场的再构建,推动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联合互促。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aggregate supply demand function of land elements to deduc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land financ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data from 1997 to 2011 to carry out empirical statistic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four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dynamic panel data of 43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from 2007 to 2011 a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econometric model of land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system GMM analysis is used to test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venue from industrial land transfer mainly by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could not be verified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industrial influence factors. The low land price as a condition of attracting investment has not achieved the expected economic benefit. The land related tax revenu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high quality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Therefore, the preferential tax policy can better promote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nd financial structure should take the weakening of the income status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land tax revenue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to further construct a unified land tax system. Standard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nd market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land financ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9&ZD04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B11B02)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01211028)
【分类号】:F301;F812;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彬;杜两省;;“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8期

2 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3 陈志勇;陈莉莉;;财政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J];财政研究;2011年11期

4 辛波;于淑俐;;对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关性的探讨[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5 曹广忠;袁飞;陶然;;土地财政、产业结构演变与税收超常规增长——中国“税收增长之谜”的一个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6 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7 李勇刚;高波;许春招;;晋升激励、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的估计[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8 邵源;;关于“土地财政”与财税体制改革问题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24期

9 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10 徐唐奇;鞠登平;张安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土地需求调控政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静;;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徐媛;兰峰;;土地资本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3 王艳玲;;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变革[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4 程瑶;;税收的土地资源配置效应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林丹;;我国征地补偿问题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李涛;;土地市场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7 戴双兴;;开征累进物业税的战略构想[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8 唐明;;物业税改革缘何难以空转实——基于住房制度转轨背景下体制障碍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9 张良悦;;户籍对价、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10 黄森;蒲勇健;;成渝经济区的空间经济机理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模型[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长发;;制度环境约束下的我国农地超产权改革论[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刘冬;;志丹县传统资源型城镇和谐发展动力机制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董泓;;农地转非农地:中央与地方博弈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润玲;翟美珠;杜小荣;;信息空间营造的产业经济意义[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成昆;刘宝成;;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治理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川;李寿涛;;福建省域空间结构优化机制及其实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张双长;李稻葵;;“二次房改”的财政基础分析——基于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视角[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3期)[C];2010年

9 杨柳;;“土地财政”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改良途径[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10 张莉;徐现祥;;人口跨区流动: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查明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3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6 左翔;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邓念;政府作用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心良;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征地补偿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方永恒;产业集群系统演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唐奇;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集体福利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玮玮;福建省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涤平;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陈健;新时期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耀成;城市经济发展与住宅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简玉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冯瑞娜;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房价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顾慧君;“经营土地”形成“土地财政”:混合型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许凤丽;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影响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川;任宏;余菊;;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VEC模型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皮建才;;政治晋升激励机制下的地方重复建设——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3 王美涵;土地出让金的财政学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王合生,李昌峰;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5 杨建荣,孙斌艺;政策因素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路径——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博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4期

6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7 张青;胡凯;;中国土地财政的起因与改革[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8 余华义;;经济基本面还是房地产政策在影响中国的房价[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9 杨圆圆;;“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10 林江;孙辉;黄亮雄;;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地方政府义务教育供给[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从体制上消除地方过度依赖“土地财政”[J];中国土地;2006年07期

2 周雪飞;;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倒逼金融”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年09期

3 赵沛楠;;“土地财政”困局待解[J];中国投资;2009年03期

4 杜雪君;黄忠华;吴次芳;;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5 程瑶;;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土地财政[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1期

6 陈国富;卿志琼;;财政幻觉下的中国土地财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易毅;;现行体制下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J];经济师;2009年05期

8 林燕;;土地财政的形成、危害及改革措施[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扭转“土地财政”须制度保证[J];城市住宅;2010年04期

10 施正文;;从“土地财政”到公共财政[J];中国税务;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富娟;;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政府经济行为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小虎;;解析土地财政[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小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秋风;;对《“土地财政”的两种模式——浙、陕的两个案例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胡长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财政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申明锐;罗震东;;高房价中的土地财政作用机制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漆亮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以厦门市为例[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8 茅明睿;;北京土地财政的现状、未来及有关趋势判断[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9 蒋仁开;;土地财政规模过大不利于发展方式转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冠岑;牛星;王洪强;;土地财政、房地产价格和城市特性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志杨;地方失去“土地财政”后路该怎么走[N];中国审计报;2009年

2 郭立场;“土地财政”驱动砖窑场“疯长”[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3 尹卫国;“土地财政”再度膨胀隐忧甚多[N];中国税务报;2009年

4 冀北仁;应谨防土地财政“复活”[N];中国审计报;2009年

5 安邦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 陈和午;日益畸形的土地财政影响堪忧[N];证券时报;2010年

6 蔡永飞;城镇建设要减轻土地财政依赖[N];农民日报;2010年

7 瞿玉杰;“偷偷卖地”:土地财政的“升级版”[N];工人日报;2010年

8 黄小鹏;欲终结土地财政先节制地方事权[N];证券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马爽;拆迁条例修改引发地方土地财政之忧[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江苏省连云港市司法局 吴学安;摒弃“土地财政”才是调控根本[N];中国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骆祖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维一;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海忠;我国“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其原因、风险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王涤平;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简玉婷;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良海;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娟;和谐社会进程中土地财政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8 侯文明;“土地财政”的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郝建平;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缘由分析及改良途径[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淑芳;土地财政下地方与中央政府博弈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5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05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0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