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青岛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16:15

  本文选题:港口物流 + 腹地经济 ; 参考:《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港口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水平的动态匹配和协同是区域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随着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和竞争不断的提高,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的需求性不断增强。但是目前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研究中,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对青岛港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一方面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协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青岛港与腹地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协同理论是研究协同的复合系统从无序演化到有序的新兴的综合学科,为本文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论文的研究从协同理论在物流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综述开始,,借鉴协同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与思想成果,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系统进行界定;确定序参量指标提取范围并构建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建立协同评价模型,由这些内容造成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系统协同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主要由青岛港与腹地经济的动态关系和协同性实证分析两部分。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青岛港与腹地经济动态关系分析得出:青岛港与腹地经济有长期相关关系,并且青岛港与山东省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两者有双向的互动关系;而青岛港发展对港口城市青岛市经济有明显的单向带动作用。两个子系统动态关系分析为协同性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前提,利用协同度模型并结合协同度等级划分标准,对青岛港分别与青岛市和山东省经济的协同度进行实证研究,把青岛港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度划分为四个时期:低度协同、中度协同、高度协同和极度协同。另外,从两个子系统及其内部序参量两个方面的贡献度对总体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深入探讨序参量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和改进。 在实证的基础上,本文对青岛港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首先,要建立由政府主导并且能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港口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发展框架;其次,创造以加大青岛港投资规模、完善港口-腹地物流网络以及构建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为主的协同发展基础条件;最后指出协同发展的动力是港口吞吐量与腹地经济的不断发展。
[Abstract]:The dynamic match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port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hinterland economic level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objective law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on, the demand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y is increasing. However, there are few quantitative studie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y in the present study of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coordination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y in Qingdao Port. On the one hand, it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cooperation between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it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Qingdao port and hinterland economy. Synergetic theory is a new comprehensive subject which studies the complex system of coordination from disorder to order. It provides valuable inspiration for the study of port logistics and economic coordination in hinterland.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ynergy theory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and the summary of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and hinterland, and defines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ic system by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de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ynergy theory. Finally, the cooperativ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which results 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cooperation research between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ic system. In the aspect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Qingdao port and hinterland economy and the synergetic empirical analysis. The econometric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Qingdao port and hinterl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correlation between Qingdao port and hinterland econom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Qingdao Port and Shandong Province is Granger causality, and there is a two-way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development of Qingdao Port has an obvious one-way driving effect on the economy of the port city of Qingdao.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the two subsystem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premise for the collaborat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using the synergy model and the criterion of the degree of synergy,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ynergy between Qingdao Port and the economy of Qingdao and Shandong Province.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Qingdao Port and hinterland economy is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low coordination, moderate coordination, high synergy and extreme coordination. In addi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wo subsystems and their internal order parameters is analyz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overall system. Finall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 influence and improvement of order parameter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and hinterland economy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Qingdao port and hinterland economy. Firstly,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framework,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can play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market, with port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body.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ower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i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ort throughput and hinterland econom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52.6;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国艳;青岛港发展港口物流的初步探讨[J];水运管理;2004年03期

2 王立滨;滑冰;;基于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口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1年06期

3 王平;;青岛港物流公司SWOT分析[J];水运管理;2008年05期

4 丁敏;孙文一;;青岛港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8年01期

5 崔世华;魏凤虎;;从比较中看青岛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策略[J];综合运输;2007年04期

6 吕东峰,王松涛;加快青岛市港口物流发展的思考[J];海岸工程;2003年04期

7 袁淑秀;孙云潭;;青岛市港口物流的发展研究[J];海洋信息;2007年02期

8 袁淑秀;孙云潭;;青岛发展港口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港口经济;2007年09期

9 辛玉颉;李学工;;山东沿海港口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J];物流技术;2007年04期

10 宋迎春;蒋鹏;;山东半岛港口物流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0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二篇 港口物流经济[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孙云潭;袁淑秀;;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加快构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陶德馨;;坚持自主创新,走中国港口物流快速发展之路[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4 赵珍;;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孙亮;;第四代港口新概念和中国港口物流发展趋势[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6 杨赞;刘颖;;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发展我国港口物流[A];港航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谭启光;;透视青岛港首季货物吞吐量逆势创历史新高的主要成因[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试论中国区域港口群竞合战略[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9 关腾飞;;浅谈港口物流的发展[A];第二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行涛;崔琦;;AIS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青岛港的应用分析[A];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凌峰;青岛港如何创新保税物流新模式[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田旎;信息化 港口物流优化升级的“加速度”[N];中国水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璐;港口物流:肩负起货通天下的重任[N];经济日报;2009年

4 记者 谭大跃;区港共建做大做强港口物流[N];深圳特区报;2009年

5 任继凯;港口物流:完善石油物流重要环节[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中国物流学会会员、国际注册高级物流师 王凌峰;探索港口物流与陆地结合的创新模式[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7 本报驻粤记者 陈国雄;港口物流成为肇庆经济增长“第四极”[N];中国水运报;2009年

8 祝勇 沈彤中 李里;海南外贸港口物流实现高速增长[N];中国水运报;2009年

9 刘小民;破解中国港口物流货物压港窘境[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10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周晓航;积极借鉴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经验[N];中国水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新龙;港口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刘秀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及预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刘明辉;腹地型港口物流系统节点设施规划布局与运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继良;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肇坤;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服务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蒋永雷;区域产业转移形态及其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陈洁;基于风险辨识的港口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与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孙玉峰;日照港大宗散货物流系统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莫宝民;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高鹏;港口物流网络系统的建模及作业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蔡鸿;青岛港港口物流发展的规划与策略[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陈海蓉;青岛港港口物流服务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姚羽珈;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港口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靳长青;大连港口物流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雷;连云港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正喜;青岛港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志成;港口物流中心发展战略的情景规划[D];天津大学;2010年

9 赵晓光;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白满元;港口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5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25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