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计量研究
本文选题:城镇工矿用地 + 经济发展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10期
【摘要】:为了定量分析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文中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了城镇工矿用地对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并借助线性方程定量描述了经济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看,城镇工矿用地对二三产业的发展贡献大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城镇工矿用地每增加1%,二三产业产值增加3.91%;(2)从截面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随着时间推移,城镇工矿用地对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力度越来越大,其对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处于各生产要素之首;(3)从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城镇工矿用地对二三产业发展的贡献有很大的空间差异;(4)经济增长对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扩张的影响是普遍、共同的,城市化发展也较为普遍的影响了城镇工矿用地的扩张,但是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能作为影响城镇工矿用地扩张的共有因素。
[Abstract]: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the contribu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by means of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he driving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n the change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are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with the help of linear equ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ime series, the contribu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apital input and labor input, and the output value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creases by 3.91% per 1 increase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from the results of cross-sectional data analysi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contribu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increasing,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at the top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s. The contribu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greatly different. (4)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rowth on the expansion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in Gansu Province is universal. In common,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as also affecte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However,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can not be a common factor affecting the expansion of urban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F301.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剑平;马长发;张庆红;;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2 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喻燕;卢新海;;建设用地对二三产业增长贡献定量研究——武汉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4 谢保鹏;陈英;张文斌;王珍;;甘肃省县区单元城镇工矿用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5 谢保鹏;陈英;白志远;张文斌;王珍;;甘肃省县区单元城镇工矿用地与二三产业耦合状态的时空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6 张虹鸥;叶玉瑶;杨丽娟;吴旗韬;;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7 李明月;胡竹枝;;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软科学;2005年06期
8 姜海;曲福田;;不同发展阶段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9 毛振强;左玉强;;土地投入对中国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的定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03期
10 姜海;夏燕榕;曲福田;;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燕;;皖江城市带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尧德明;陈玉福;张富刚;刘彦随;黄朝明;;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以海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徐媛;兰峰;;土地资本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5 胡春阳;鲍步云;刘朝臣;;耕地面积与农业经济增长:协整与Granger检验——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志荣;靳相木;;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7 王宏志;宋明洁;李仁东;喻光明;;江汉平原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8 叶剑平;马长发;张庆红;;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9 张昕;;土地出让金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10 马晓亚;袁奇峰;;土地与中国快速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夏南凯;陈晶莹;;土地政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分析——以上海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李效顺;曲福田;邱哲宁;陈鑫;;基于Logistic方程计量的中国建设用地规模调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稳琴;经济与福利双目标下的城市发展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田光明;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效军;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张飞;中国农地非农化中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露;土地出让方式对地方财政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伍贤兵;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文婷;县域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帆;湖南省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攀;湖南省长沙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胡少华;湖北省建设用地增长对非农产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陈华恒;对口支援机制对汶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农业恢复重建的效果评估[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谢芒芒;陕西省城镇土地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吕翠玲;甘肃省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理性目标计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荣;吴次芳;靳相木;姚秋萍;;基于DEA模型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2 杨志荣;靳相木;;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3 张敬淦;;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4 许加枫,米红;21世纪初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和人口的模型研究及仿真[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周伟;曹银贵;王静;袁春;乔陆印;;基于GIS和DEA的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效益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1期
7 张文忠,王传胜,吕昕,樊杰;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8 葛美玲;封志明;;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9 段勇;李延风;张玉珍;马荣欣;;闽江流域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2期
10 佟德龙;蔡建峰;尹丽;曾晓妹;左文进;;土地利用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测算——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万利;土地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浪;;湖南省工矿用地集约利用研究[J];经济师;2011年10期
2 吴佩林,李娟,王国霞;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以东营市为例[J];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3 张定祥,李宪文,刘顺喜,史学正;基于遥感数据的常熟市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4 ;南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5 郭腾云,徐勇,杨国安;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地关系状态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3期
6 戴磊,贺淑云,梁彦超;如何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服务[J];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02期
7 汤小华,余娟清;乡村工业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朱春红,许敬红;可持续发展与城郊土地利用规划——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J];城市开发;1999年05期
9 邹亚荣,赵晓丽,张增祥,王长有,刘斌;华北土地利用十年动态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10 刘宇;关于开发非耕地国土资源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学敏;贾艳杰;;天津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及时空演替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董玉森;;武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杜倩;周娅;代天飞;;攀西地区农业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与对策[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资卫中;应用大手笔[N];中国航天报;2000年
2 ;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删节)[N];西安日报;2000年
3 王钢;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辨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4 佳妍 记者 谭迎春;土地宏观调控成效凸显[N];黑龙江日报;2004年
5 张本进 徐淑和 张九献;内涵挖潜重在机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6 陈红玉;科学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N];内蒙古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芬子;朝阳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N];华夏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锋;农民告赢国土资源部[N];法制日报;2005年
9 特约记者 周志军 记者 杨智峰 周建华;“两条线”变“一根针”[N];中国矿业报;2001年
10 区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土地规划知多少[N];西藏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文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郭淑敏;都市型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汝捷;矿业城市工矿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冯新伟;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研究——以偃师市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屈双荣;基于GIS重庆岩溶区景观格局状况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马新辉;铜川市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昌爱;近35年苏南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宜兴市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梁彦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29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2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