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研究
本文选题:县域经济发展 + 差异 ; 参考:《经济地理》2014年07期
【摘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选取生产和生活两类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模型,对1997—2011年期间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差异与空间极化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效应逐渐增强,生活指标整体差异与极化效应则缓慢变动,生产指标整体差异程度和空间极化效应要高于生活指标;县域经济发展地区间差异与地理分区个数成反比,地区内差异则与地理分区个数成正比;在二区域地理分区条件下,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之间极化效应均呈现增强趋势,两极分化现象加剧;生产指标在三区域和四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变动基本保持稳定,生活指标则在三种区域之间的极化效应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
[Abstract]:Taking the county area as the basic unit, selecting two kinds of indexes of production and life, using the difference coefficient and polarization index model,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overall difference and spatial polarization of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97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difference of production index was enlarged,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wa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whole difference and polarization effect of life index were changed slowly, the degree of overall difference of production index and the effect of spatial polariz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life index.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geographical zones, and the differences within regions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geographical zon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wo geographical zones,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between eastern Zhejiang and southwest Zhejiang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of production index between three regions and four regions remained stable, while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of life index between the three region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trend.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城镇化与城乡休闲研究中心;浙江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浙江省高校工商管理重点研究基地项目(G1334107001505) 国家旅游局面上规划项目(14TACG0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GL023)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拴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1995年09期
2 柴明声;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5年03期
3 刘增科;;促使县域经济切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J];农村工作通讯;1995年05期
4 肖百冶;;县域经济决策应处理好五个关系[J];重庆行政;2001年04期
5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2年18期
6 阎星,王吉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动成都发展新跨越[J];国土经济;2003年06期
7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措施[J];陕西政报;2003年17期
8 梅迪;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刘海;;灵山:用四种理念实现四个增强[J];当代广西;2004年09期
10 高洁;;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几点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忠;;浅谈县域经济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林正河;马希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邹彦林;;构筑新型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王玉江;徐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莫善余;;抢抓“贵广两路”机遇 加快三都发展——大通道经济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6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7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玉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袁维海;;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孙新安;何斌;王发明;朱成龙;光大志;曾春华;王献余;郝庆孝;;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军;开化以项目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文俊;当好排头兵 为发展作贡献[N];凉山日报(汉);2009年
3 安乡县发展改革物价局 潘宏祥;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N];常德日报;2009年
4 姜毅;洛南优化工业结构促县域经济发展[N];商洛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彭青林 实习生 许珊珊;加大对中西部市县支持力度[N];海南日报;2009年
6 黑山县;借鉴大连经验拉长经济“短板”[N];锦州日报;2009年
7 省委党校教授 冷宣荣;助推企业产业升级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N];石家庄日报;2010年
8 邵劲松;都昌县政协以调研促决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N];光华时报;2010年
9 记者 孟庆华;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驱动县域经济发展[N];本溪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谭彦 通讯员 文岐军 陆启忠;恭城农合行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N];桂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祥勇;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邹家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薄锡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洪刚;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立志;县域创业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付学坤;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9 廖乐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田宝;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钱静斐;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党玉峰;集贤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莉莉;鄂温克族自治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鹿刚;产业集群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潘徐恩;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7 许奇峰;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王大鹏;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长春;东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职能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燕燕;陕西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32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3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