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结构偏差、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发布时间:2018-05-30 10:35

  本文选题:结构偏差 + 滞后城市化 ; 参考:《经济经纬》2014年01期


【摘要】:笔者基于1978年~2011年数据构建VAR模型,对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偏差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滞后城市化对第一产业结构偏差没有明显的冲击效应,对第二产业的结构偏差有负效应,对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有正效应。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为格兰杰原因,滞后城市化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期具有正效应,长期具有负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则会产生负效应。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78 to 2011, the author constructs a VAR model and makes a dynamic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al devi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China, the lagg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structural devi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crease of lagging urbanization, but lagged urbanization has no obvious impact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devia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but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tructural devia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y.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devi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Lag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 are each other Granger reasons. The change of lagging urbaniz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xpansion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the short term and negative effect in the long run. The change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crease of lagging urbanization, but the excessive urban-rural income gap will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ecrease of lagging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BK1207058)
【分类号】:F124.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田明;王玉安;;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的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10年02期

2 白南生;中国的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3 丁小平;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产业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4年03期

4 温铁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相关制度问题[J];开放导报;2000年05期

5 陈锡文;;工业化、城镇化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更大贡献[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6 王金营;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面临的城市化滞后的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7 李文;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甫;罗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及路径选择——城镇化与非农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2 许颜杰;马维鸽;;民国以来的乡村发展理论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3 李蓉;关欣;;醴陵市城市化水平与城镇规模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4 白雪瑞;;中国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5 赵淑萍;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6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7 李继云;孙良涛;;云南省城市化水平测算及滞后程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8 王殿武;;城市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大沈阳都市经济圈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1期

9 王元京;朱艺云;杜格非;;社会民生事业投入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10 伍山林;WTO环境下农民、农村与农业发展模式论略[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崔盛;;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统筹城乡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吴志军;;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蔡美香;;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4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吴志军;;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张贵;;中国城镇化新探索:理论与实践——以天津市“三区联动”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良;张玉韩;;基于就业增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盾;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8 熊理然;中国西部城市群落空间重构及其核心支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邵绘春;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国建;盐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肖晓琴;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志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梯度”现象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7 董淑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9 欧阳文旭;广东土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孙秀宏;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鸿源,钟小伟,洪志伟;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中外对比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1期

2 孙永正;城市化滞后的八大弊端[J];城市问题;1999年06期

3 陈书荣;我国城市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城市问题;2000年01期

4 邹农俭;;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J];城市问题;2007年10期

5 张颖,赵民;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对钱纳里研究成果的辨析与延伸[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6 邓宇鹏;中国的隐性超城市化[J];当代财经;1999年06期

7 樊杰,田明;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及省际差异[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8 陆学艺;走出“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的困境[J];读书;2000年05期

9 齐红倩,刘力;城市化: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10 朱宝树;中国城市化:从控制中发展到发展中控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成因分析:兼论“倒U”假说的适用性[J];统计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海亭;;基于江苏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36期

3 陈迅;童华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研究——基于1985年~2003年中国数据[J];生产力研究;2007年10期

4 魏下海;;以人力资本投资视角解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杨璐;;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1期

6 朱凡;陈晓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理论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8期

7 母丹妮;;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年23期

8 苏素;宋云河;;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12期

9 贺建风;;广东城市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夏初;许赞;;动态调整政策取向 合理调节城乡收入差距[J];江苏农村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坤荣;李公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忠伟;;不均衡竞争、机会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李建见;;城乡收入差距初探——以贵阳市为研究对象[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菲;赵凯;;二元经济视角下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5 孙茉莉;焦利娟;李桂琦;;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张菲;赵凯;;二元经济视角下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张应良;官永彬;;转轨时期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8 龙云;戴黔;;二元化条件下缩小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李实;;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贫富悬殊的长远之道[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10 金喜在;徐向龙;;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镇昭 沈建华 何兰生 贺峪 陈兵 曹竹聿;又快又好地做大和共享发展蛋糕[N];农民日报;2006年

2 周为民;收入差距:怎么看,怎么办[N];贵阳日报;2006年

3 谨言;当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任孟山;城乡收入差距创30年最大有点历史反讽[N];华夏时报;2008年

5 山东省泰安市委党校理论部 崔伟华;统筹城乡发展心里要有“数”[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贺丰;应有重点地调节收入差距[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徐维欣;力争今年农民增收逾6%[N];文汇报;2008年

8 顾一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要做好加减法[N];江苏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朱聪 通讯员  冯小宁 王明林;秀洲城乡收入差距缘何低于2比1[N];嘉兴日报;2007年

10 任太增;制度逆向安排引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其调整[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显浪;制度转型、经济发展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廖显浪;制度转型、经济发展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孙华臣;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利;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解·现状评判·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永綦;二元金融结构、市场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D];西南大学;2013年

7 许国新;我国金融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方臻e,

本文编号:1954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54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