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07:50

  本文选题:产业结构 + 动因 ; 参考:《财经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文章依据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对1992-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各个时期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阶段"判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对各产业部门产出的增长进行结构分解,以探究各产业部门产出增长的动因,并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进而揭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因;同时对新兴的信息产业做了单独考察。文章还基于各种推动因素,多角度地考察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在样本考察期,2002-2007年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期,其推动因素为重工业的技术进步,其中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较大。(2)信息产业产出快速增长的推动因素是信息产业的出口扩张和技术进步。(3)机械工业对多数产业部门都有重要影响且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大;服务业的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对多数产业部门的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影响较大。因此,未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重点应是推进重工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扶持机械工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产业;同时,鼓励和支持信息产业的出口和技术进步,促进服务业消费与投资增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应增长的联动发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law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judgment on the sta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in each period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1992 to 2010.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etitive input-output model, the output growth of various industrial sectors is structurally decompos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ers of output growth in various industrial sectors, and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n it reveals the motivation of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ina, and makes a separate investigation on the emerg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various driving factor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industrial departments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period of sample investigation, 2002-2007,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optimized and upgraded, and its driving factor wa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heavy industry. Among them,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 and machinery industry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2) the rapid growth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output is driven by the export expansion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ustrial sector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and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over time; The growth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service industr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most industrial sectors. Therefore, the policy focus of the fu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should be to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heavy industry, especially metallurgical industry and machinery industry, and to support the machinery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expor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growth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growth of other industrial sectors.
【作者单位】: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变化的模式和主要推动因素研究(11CJY044)”
【分类号】:F121.3;F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原鹏飞;操君;;产业影响力的考察与比较——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家;2012年03期

2 刘瑞翔;安同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与转换展望——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洪磊;;我国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6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陈锦晓;;乡村工业化背后的隐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张敏;;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周显鹏;翟文侠;柯新利;;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10 包先建,付文林;论安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5 赵尚梅;陈曦;李勇;;我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关联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6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志雄;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研究[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罗介均;成官文;魏荣荣;梁凌;韦文渊;徐珊;;柳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李王峰;季海波;李婕;张福意;崔艳丽;;汾河流域(灵石段)生态环境治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苗长虹;武前波;杜李;张丽君;席升阳;高延军;蒋冰华;方相林;乔家君;赵玉明;吴殿廷;刘嘉俊;;第十章 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凯;葫芦岛市建设用地时空演进及驱动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迪;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吕军凯;青岛市港口产业结构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庄霖;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况伟大;;房地产业关联效应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05期

2 赵进文,温宇静;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投入产出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3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4 顾云昌;住宅产业与经济增长[J];中国房地产;1998年08期

5 李启明;论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中国房地产;2002年06期

6 彭福伟;怎样看待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01期

7 王岳平;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04期

8 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2期

9 黄涛,陈良q,王丽艳;中国行业吸纳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10 赵龙节;闫永涛;;中美房地产业投入产出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学,尤勤,,谷雅琴;运输邮电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分析[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2 剑萍;电信产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4期

3 王占彬,李春爱,杨再,左成志,李广忠,陈菊娥,王大志,范克平,张云涛;编制河南省畜牧业投放产出模型的关键技术方法[J];家畜生态;1998年04期

4 刘立秋,赵黎明,王连叶;我国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及发展对策[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王维尼;朱月凤;;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年10期

6 王国定,李来儿;山西省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殷克东;李杰;张斌;张燕歌;;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1期

8 田振明;;投入产出模型若干性质的研究[J];经济数学;2008年03期

9 李玉杰;王庆石;;中国能源消费部门结构变动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李秉全;;能源投入产出模型[J];技术经济;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吉东;李宁;张鹏;吉中会;;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灾害恢复进程模拟[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薛开方;杨学津;;兖州县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施泉生;;多元变系数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马骏;;铁路发展效应分析的投入产出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5 曹正春;;从投入产出模型看青海第三产业发展[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6 刘康勇;钱丽军;;投入产出模型的摄动分析[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李宁;吴吉东;张鹏;刘雪琴;;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情景模拟[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伊亨云;雷猛;;预测云、贵、川三省区进出区货运量的投入产出模型和方法[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9 阳成虎;杜文;王翠红;;投入产出模型在合资铁路中的应用[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良;;Fuzzy多目标投入产出模型[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江证券 钟华;通胀预期来袭 “投入产出模型”布局受益行业[N];证券时报;2009年

2 魏潇 王振涛;应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关系[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3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劳承玉;大地震的产业关联损失影响评估[N];四川日报;2008年

4 ;第三产业我省经济增长的保证[N];安徽经济报;2001年

5 赵晓辉;1417亿元奥运投资提速北京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栾国揕;RFID:年少气盛[N];国际商报;2006年

7 孙峰邋陈玲;淄川区国税局“四位一体”促征管[N];淄博日报;2007年

8

本文编号:2021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21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