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苏南中小城市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组织应对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
本文选题:转型期 + 产业发展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将苏南中小城市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本文以张家港市为考查重点,从历史维度对1962年设县以来张家港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并基于"以史为鉴、明晰未来"的思考,预测了转型期张家港市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组织应对特征。最后,从产业转型升级可行性视角,探讨了"传承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应当成为苏南中小城市的重要选择。
[Abstract]: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will push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southern Jiangsu. In this paper, Zhangjiagang City is taken as the focus of the study.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the paper giv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Zhangjiagang City since the county was established in 1962, and based on "taking history as a mirro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edicts the fu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jiagang cit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a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heriting traditional advantage industries", which should be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southern Jiangsu.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香;顾朝林;;从常州看新“苏南模式”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2 樊杰;陶岸君;梁育填;陈小良;张有坤;;小尺度产业空间组织动向与园区规划对策[J];城市规划;2010年01期
3 张震宇;魏立华;;转型期珠三角中小城镇产业发展态势及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4期
4 潘海霞;全球化条件下苏南经济发展与城市化[J];规划师;2004年10期
5 王晓川;张晓娜;;城乡规划中的项目策划与行动计划——论经济开发策略与行动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9年07期
6 唐伟成;罗震东;耿磊;;重启内生发展道路:乡镇企业在苏南小城镇发展演化中的作用与机制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7 余斌;曾菊新;罗静;;区域竞争优势与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创新——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邓利方;国际产业转移与广东承接对策[J];南方经济;2003年12期
9 顾松年,任新保;社队企业与小城镇、中心城市的关系[J];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07期
10 张道刚 ,吴成和;一位老省委书记的决策回顾——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访谈录[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刚;;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模式分析——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董军;赵维娅;陈广绪;;浙江山地聚落空间形态解析[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3 关中美;王雨村;王丹;;经济全球化对江苏省小城镇农业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钟国平;韩延星;钟振远;;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5 乔森;宋杰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成功模式的一些理论思考[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6 张晓阳,霍达,代春生;分布式城市的概念、原型及基本属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潘明娟;;秦雍城都城形态与规划[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松志;杨杰;;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9 高荆民;;城市信息化对城市及其功能空间的多元效应[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曹彦佳;李保杰;邹宇婷;夏玲玲;;徐州市城市空间扩展与交通脉动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康;郑新奇;孙国庆;张军;;空间句法中城市交通轴线地图提取方法改进[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熊向宁;;转型期大城市边缘区规划机制建设途径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鑫;潘爱丰;黄亚平;;交通走廊导向的大城市簇群式空间成长模式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建军;朱焕彬;;杭州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洁心;;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清勇;;经济发展的主导者、路径依赖与地方性制度——以苏州和东莞农地转用开发模式的比较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舟;;“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城市空间演变趋势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8 李粼粼;廖轶;;轨道交通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商业空间[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袁博;陶文铸;;我国“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初探——以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冯艳;叶建伟;黄亚平;;1990年代以来武汉城市空间内聚式发展的实证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阳;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马业保;安徽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思路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莫世英;肇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振军;广州市萝岗区森林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冉;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座椅设计[D];南昌大学;2010年
9 明月;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欧阳艳;城市公园绿地中儿童游戏场地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冬梅;魏后凯;;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2 石忆邵;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3 熊世伟;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2期
4 罗小龙,张京祥,江晓峰;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5期
5 魏立华;袁奇峰;;基于土地产权视角的城市发展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3期
6 郑文晖;宋小冬;;全球化下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的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7 田莉;孙s,
本文编号:2024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24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