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距离、边界效应与中国沿边地区跨境次区域合作——兼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发展
本文选题:中国沿边地区 + 地理距离 ; 参考:《东北亚论坛》2014年04期
【摘要】:研究我国沿边地区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面临的边界效应,可对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体化程度进行正确评估。针对沿边城市大多是内陆城市、对外运输基本靠陆路运输的特点,除了直线距离,还通过引入实际陆路距离和实际海运距离变量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研究发现,各个距离变量中,以实际陆路距离衡量的边界效应值最高,不同跨境次区域间边界效应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国内外GDP、城市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便利度、城市行政级别也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例具体探讨沿边地区对周边国家开展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政策选择。
[Abstract]:By studying the boundary effect of China's border areas participating in cross-border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foreig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border areas of China can be correctly evaluated.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border cities are inland, the gravity model is modified by introducing the variables of actual land distance and actual sea distance in addition to the straight line dist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boundary effect measured by the actual land distance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 various distance variables, and the boundary effect among different cross-border sub-regions show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DPs, urban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rastructure convenience, urban administrative level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foreign trade. On this basis, taking Hunchu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licy options of cross-border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border areas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0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50)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新;李天籽;;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中我国沿边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2 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3 赵永亮;徐勇;;国内贸易与区际边界效应:保护与偏好[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4 王铁;;关于打造中国沿边经济圈的战略设想[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5 石丹;衣保中;;基于动力系统的长吉图旅游一体化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12期
6 赵永亮;才国伟;;市场潜力的边界效应与内外部市场一体化[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7 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02期
8 郝景芳;马弘;;引力模型的新进展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9 洪昆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与三条经济走廊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4年10期
10 李豫新;倪超军;;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琳;李文强;;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市场布局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2 刘咏蓓;;中国对东盟地区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3 魏巍;;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韩FTA贸易扩大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4 黄爱莲;;基于引力模型的中越入境旅游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5 赵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杨文丽;李晓钟;;基于美国数据的食品包装安全法规效应分析[J];包装工程;2012年11期
7 安烨;李秀敏;张立学;;贸易引力模型对东北亚五国的实证检验及贸易潜力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李玉举;应用引力模型评判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增长[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9 田贞余;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的引力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10 赵奇伟;鄂丽丽;;行政性分权下的地方市场分割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唐红涛;;1985-2006年城乡商品市场分割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晓西;卢一沙;;我国沿边开放政策演进与边境省区外贸和外资的结构演化——以黑龙江、新疆和广西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4 孙志娜;;中国与南非工业制品出口的竞争性: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A];非洲研究2013年第1卷(总第4卷)[C];2013年
5 陈勇兵;陈宇媚;钱学锋;;中国在走向统一大市场吗?——基于省际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经验检验[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军红;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5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杨骞;中国烟草产业的行政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铁瑛;中国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薇薇;基于效率视角的粮食流通主体利益协调及政策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丽;中国柑橘类鲜果出口贸易流向与流量的制约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罗春华;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夏兵玉;中—日自由贸易区可行性与对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春梅;区位优势分析视角下我国服务业FDI路径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孟芸;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崔昒晚;建立韩中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黄静;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估计[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建蕾;中国对日本水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9 苏曼利;图们江区域多边合作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军;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明,刘敬波;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间贸易壁垒的检验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雷;中国区际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3年05期
3 史朝兴,顾海英;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财贸研究;2005年03期
4 侯明,李淑艳;制度安排与东北亚地区贸易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6期
5 吴昊;闫涛;;长吉图先导区:探索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模式[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6 杨莉;;中亚国家油气资源开发状况[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09期
7 祝宏辉;于鸿君;;“环新疆经济圈”的构建:基于地缘结构的考察[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02期
8 车长波;李富兵;;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油气资源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05期
9 倪超军;李豫新;;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初探[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12期
10 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丁;骆华松;侯钰;;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新探[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2 邬滋;;知识溢出的局域性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地理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4期
3 林宇川;冯健;;深圳关内关外一体化过程中的边界效应及时空演变[J];热带地理;2011年06期
4 黄新飞;翟爱梅;魏运新;;汇率波动、异质效应与跨国城市边界效应[J];经济学家;2012年11期
5 洪勇;;中国国内与国际边界效应比较研究[J];经济评论;2013年04期
6 赵永亮;徐勇;;制度因素与贸易的边界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9期
7 赵永亮;刘德学;;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2期
8 赵永亮;徐勇;苏桂富;;区际壁垒与贸易的边界效应[J];世界经济;2008年02期
9 朱晓军;张娟;赵珏;;欧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边界效应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10 朱晓军;张娟;赵珏;;欧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边界效应的视角[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亮;刘卫东;;西方经济地理学对边界及边界效应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润然;汪秉宏;;地理距离引导相互作用对命名博弈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3 蔡隆文;谷音;卓卫东;庄舒曼;;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振动台试验土箱边界效应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4 杨林德;徐日庆;;基坑开挖力学响应和预报参数的边界效应[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5 乐群;鲍名;林振山;束炯;;处理子波变换边界效应的一种新方法[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6 梁斌;刘彤;屈明;杨世全;;弹丸撞击有界混凝土靶边界效应[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7 靳诚;陆玉麒;;区域旅游一体化过程中边界效应的定量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入境旅游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早报记者 罗昕;地理距离或气温,,哪一个对菜系形成影响更大?[N];东方早报;2014年
2 赵永亮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边界效应法:区域经济研究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溧宣 启键 慧梅 新法 晓霞;溧阳苏浙皖市场凸显“边界效应”[N];新华日报;200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快速城市化可能会有损社会资本[N];中国经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扬;“经济时空”刷新“地理距离”[N];新华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廖勤;吉祥物过剩,日本要为“可爱”减负[N];解放日报;2014年
7 戴天孚;从承德到承德的距离[N];朝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飞;边界效应、区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09年
2 朱晓军;欧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杨盛毅;敏捷飞行器未知室内探索与机动控制方法[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利伟;中国区域边界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高人元;距离计算、产品相似性与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D];复旦大学;2010年
3 范艳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边界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陈刚;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与边界效应[D];厦门大学;2014年
5 王来全;边界效应与南中国海沿岸国家经贸合作与竞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璐璐;介质阻挡放电的边界效应[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单洁含;大学—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技术距离、地理距离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刘利;区际贸易边界效应与外贸扩张[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9 李理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边界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余抒蔚;交往空间——“边界效应”及其充分条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25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2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