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弹性、增长匹配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的新解读
本文选题:体制弹性 + 深水期 ; 参考:《财贸经济》2014年04期
【摘要】:体制变革已经被证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在其选择的体制变革道路上"走"的怎么样?体制变革是更容易还是变得更难呢?增量式与体制外的变革方式还能不能如之前一样是我们变革的主旋律呢?本文在分析中国体制变革的理论逻辑基础上提炼出体制弹性的指标,使用1982-2011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捕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体制弹性的变化态势,发现中国的体制弹性正在不断弱化,且原有体制变革方式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增长空间已经日益狭小,体制变革已然进入"深水期",使得变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且中国具有改革初期的体制弹性,那么各省的理想产出水平至少是2011年的1.499倍。因此,只有加快体制变革,中国的经济还具有快速增长的可能。
[Abstract]:Institutional change has proved to be the main caus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ut in the past 30 years or so, how has China "walked" on the path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t has chosen? Is institutional change easier or harder? Can incremental and out-of-system change be the main theme of our change as befor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China's system change, this paper abstracts the index of system elasticity, and uses the panel data of 28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from 1982 to 2011 to capture the changing trend of China's institutional elasticity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is found that the elasticity of Chinese system is weakening, and the growth space brought by the original system reform mode has become narrower and narrower, and the system reform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deep-water period", which makes it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change. Assuming other conditions remain the same and China has institutional flexibilit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provinces' ideal output levels are at least 1.499 times higher than in 2011. Therefore, only by speeding up institutional change, China's economy also has the possibility of rapid growth.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路径研究”(13&ZD029)
【分类号】:F124;F12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俊雪;郭庆旺;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2 韩朝华;周晓艳;;国有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及其社会福利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3 乔宝云;范剑勇;彭骥鸣;;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4 吴敬琏;中国采取了“渐进改革”战略吗?[J];经济学动态;1994年09期
5 樊纲;渐进与激进:制度变革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1994年09期
6 刘瑞明;;金融压抑、所有制歧视与增长拖累——国有企业效率损失再考察[J];经济学(季刊);2011年02期
7 万广华;吴一平;;司法制度、工资激励与反腐败:中国案例[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8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9 林毅夫;蔡f ;李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J];经济研究;1993年09期
10 卢中原;胡鞍钢;;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侯作前;周鲁耀;王伟;;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法分析——兼论地方的经济调控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杨善发;;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渊源、流变与当代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斌;;从资源控制到资源回馈——基层政权的乡村资源管理模式之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何一鸣;罗必良;;中国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效应:假说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7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8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9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10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s,
本文编号:2076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7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