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选题:城镇化 + 经济增长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3期
【摘要】:采用1996~2011年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的三个不同侧面即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桂、川、贵、云、藏、陕、甘等7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宁夏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内蒙古、渝、青、新等4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内蒙古、贵、藏、陕、甘、宁等6个省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云南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市区的影响不显著。地域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渝、陕、甘、青、宁、新等6个省市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广西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其他5个省区的影响不显著。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2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western China from 1996 to 201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nd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namely,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urbanization, 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test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Guangxi, Sichuan, Guizhou, Yunyun, Tibet, Shaanxi and Gansu provinces and regions, and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Ningxia, and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Inner Mongolia, Chongqing, Qinghai, Inner Mongolia, Chongqing and Gansu provin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four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urbanization level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six provinces, such as Inner Mongolia, Guizhou, Tibet, Shaanxi, Gansu and Ningxia, and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Yunnan, but not on the other fiv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The change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ongqing, Shaanxi, Gansu, Qinghai, Ningxia and New provinces, and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Guangxi, but not on the other five provinces.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127;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涛;赵志亮;;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2 蒋南平;王向南;朱琛;;中国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启动——基于地级城市分城乡的数据[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3 鞠成江;吕金岗;;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14期
4 马成文;魏文华;;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友广,陈清华,方福康;中国分地区资本-产出比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3 马智利;陈滨;;西南地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刘志飞,颜进;从居民消费角度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城市问题;2004年03期
5 张耕田;关于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探讨[J];城市问题;1998年01期
6 王春娟;黄昊;;二元结构下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差异性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7 孔凡文;许世卫;;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分析与判断[J];调研世界;2006年07期
8 陈甬军,徐强,袁星侯,黄耀军;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9期
9 刘学功;樊明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发展研究——许昌市城市化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10 范剑平,向书坚;我国城乡人口二元社会结构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何炼成;王俊霞;;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30省市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2 金常飞;李国强;李婕;;基于panel data的区域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6期
3 胡月;刘文朝;;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鹏;陶秀玲;;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于东平;段万春;;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熊文;;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脆弱——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7 姚奕;郭军华;;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东、中、西部、东北地区面板数据[J];人文地理;2010年06期
8 张明霞;;西部地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镇化战略模式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8期
9 陈浩;;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10 吴舒卉;;华东地区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晨;;FDI地区差异对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陈锐;王俭;;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性研究:1995~2004年[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熊文;吴玉鸣;王铮;;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基于1978—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锐;王俭;;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性[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炜;郑建风;;我国不同资本来源对经济的影响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李宏瑾;;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7 毕军贤;;中部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9 冯明;李学民;陈英;;中国入世以来经济增长、外贸及FDI对就业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丁志刚;;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研究和探索——以拉萨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总理报告增强了国人应对危机勇气[N];证券时报;2009年
2 李莉;城镇化进程中的苦辣酸甜[N];中国民族报;2002年
3 孙纪伟 王柯 赵磊(沈丘县委宣传部);沈丘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N];中国信息报;2002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孙晓蓉;加大开发性金融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持作用[N];贵州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伍家厚 韦解军 韦金龙;荔浦大唐镇投资百万完成老街改造[N];桂林日报;2009年
6 中共邯郸市委常委、秘书长 王社群;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N];邯郸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何卓;城镇化不只是农民进城[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李秋;加快城乡建设 推进城镇化进程[N];焦作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龙;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N];白银日报;2011年
10 特约记者 王晓燕 张文宝 牛晨耕;壶关县通过“经营城市”推进城镇化进程[N];长治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峻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范卿泽;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西部城镇化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余可;中国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汪彩玲;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宇;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杜倩;西部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3 许晓红;关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云增;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吴斌;浙江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杨平;我国区域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7 吴s,
本文编号:2086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8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