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其转换

发布时间:2018-07-04 14:19

  本文选题:经济增长 + 结构调整 ; 参考:《调研世界》2014年12期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9.8%的持续高速增长速度,支撑经济高增长的传统动力表现为:从需求角度看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从供给角度看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带动,从产业角度看主要依靠工业带动,从地区结构看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带动。进入"十二五"(2011—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出现一定衰减,新生动力加快孕育成长,新旧动力正处在转变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需求动力由投资出口带动逐步向消费带动转变,二是供给动力由要素规模扩张带动向质量提升带动转变,三是产业动力由工业带动向服务业带动转变,四是区域动力由东部带动向协同发展转变。即将到来的"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新旧动力转换态势将进一步加快。
[Abstract]:Over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maintained a sustained and high growth rate of 9.8%. The traditional motive force to support high economic growth is as follow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mand, it mainly depends 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and mainly on lab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ply. Capit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other factors are driven by scale expansion, mainly by industry from the industrial point of view, and mainly by the eastern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tructure. Since the "12th Five-Year Plan" (2011-2015),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power to promote rapid economic growth has decl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new momentum has been accelerated to breed and grow, and the new and the old a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demand drive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investment and export to consumption driven; second, the supply power is driven by the expansion of factor scale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third, the industrial power is driven by the industry to the service industry. Fourth, the regional driving force from the eastern drive t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ming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2016-2020), the new and old power conversion situation will be further accelerated.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批准号:14AZD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邱晓华;郑京平;万东华;冯春平;巴威;严于龙;;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2 Fang Cai;Yang Lu;;Population Change and Resulting Slowdown in Potential GDP Growth in China[J];China & World Economy;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蔺梦阳;;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之投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2 赵海利;;基层分权改革的增长绩效——基于浙江省强县扩权改革实践的经验考察[J];财贸经济;2011年08期

3 邱冬阳;宋奇成;;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重庆的实证协整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4 安世全;刘明军;;电信通信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2003—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明喜;;我国高新区研发投入的经济贡献——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6 吴晓晖;叶瑛;姜彦福;;资本自由化、企业绩效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企业层面的中国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7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8 刘维奇;申秋兰;张信东;;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比较分析——基于股票市场发展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9 李国璋;孔令宽;;区域整合: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的解决途径[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2期

10 张立国;刘枚莲;卢润德;;广西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作毅;;朝阳区经济增长潜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郑伟;刘永东;;中国保险业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基于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曲线[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3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陈关聚;王慧;;我国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效率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5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徐永利;“金砖四国”产业结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官永彬;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凤祥;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经济增长中软投入贡献的分解:方法与实证[D];兰州大学;2011年

2 楚新元;新疆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黄羽翼;河南中小企业就业吸纳问题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叶峰;经济增长中科技作用的实证分析[D];中北大学;2012年

5 张虎;水利科技投入政策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6 丁蕾;论我国的伪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华小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投资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王俊;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贺东伟;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俱乐部趋同”的成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唐建军;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汉臻 ,朱颖 ,张广裕;在新的发展机遇期更应注重经济增长动力的培育[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09期

2 本刊记者;;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强劲防止由偏快转为过热[J];中国财政;2007年06期

3 张超;吴群;;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中长期发展建议[J];学海;2007年03期

4 钱志新,林一峰,李裕桃,张延喜;关于江苏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及对策[J];江苏经济探讨;1998年01期

5 赵斌;上海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6 木易;;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J];科技与企业;2011年09期

7 范剑平;;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应如何转换?[J];浙江经济;2003年03期

8 ;30多年高速增长后 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动力[J];商;2012年24期

9 张远征;;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因素解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06期

10 徐剑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衰退的挑战及其应对[J];开放导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夏沁芳;冯艳;;北京经济增长动力的量化分析研究[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德国使馆经商处;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系于消费[N];国际商报;2001年

2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 鲁开垠;形成更加协调的经济增长动力格局[N];南方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阮修星;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吴成良 刘军国 王慧 彭敏 王海林 颜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N];人民日报;2013年

5 记者 张伟;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自多方改革[N];经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夏青;经济增长动力充足 “次萧条”不会出现[N];证券日报;2010年

7 记者 颜维琦;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N];光明日报;2010年

8 余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经济增长动力要加快 向创新驱动转变[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9 记者 乔地;河南经济增长动力转向高成长性产业[N];科技日报;2012年

10 宗良;金融助推经济增长动力 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展[N];金融时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升阳;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任芸芸;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实证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6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96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