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边缘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与形成机理——以鄂豫皖赣为例
本文选题: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 + 区域经济差异 ; 参考:《经济地理》2014年05期
【摘要】:以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为研究视角,运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模糊聚类、ESDA以及GIS可视化等方法对边缘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鄂豫皖赣省际边缘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相对发展率均较低,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经济发展陷入低水平的恶性循环;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有低聚高散的特征,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市)以边界线为轴线向左右扩展,边界效应日益明显;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集聚性,但整体空间集聚性较弱,低水平俱乐部趋同效应明显。②在自然区位、经济条件、政府导向、空间作用及边界阻隔的影响作用下,产生的"桥梁效应"远远小于"切变效应",形成了边缘区区域经济格局。
[Abstract]: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the marginal region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dge regions of Hubei, Henan, Anhui and Jiangxi provinces,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HP- entropy, fuzzy clustering ESDA and GIS visual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ve r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rginal areas of Hubei, Henan, Anhui and Jiangxi provinces are low,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gradually narrowing,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alls into a vicious circle of low level.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ies (citi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centration and high dispersion in space, and the pattern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low level counties (cities) expand to the left and right with the boundary line as the axis, and the boundary effect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county level has spatial agglomeration, However, the overall spatial agglomeration is weak, and the convergent effect of low level clubs is obviou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location, economic conditions, government guidance, spatial effect and boundary barrier. The bridge effect is far less than the shear effect, form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pattern of the marginal area.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4、41101114)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2 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杨如树;;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3 韩玉刚;焦华富;李俊峰;;中国省际边缘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安徽省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集群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4 韩玉刚;焦华富;李俊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边缘区研究历程及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5 余凤鸣;张阳生;周杜辉;杜忠潮;;基于ESDA-GIS的省际边缘区经济空间分异——以呼包鄂榆经济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6 张河清;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7 朱传耿;王振波;孟召宜;;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8 尚正永;刘传明;白永平;张小林;;省际边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9 高云虹;王美昌;;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特征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10 刘宁宁;沈正平;施同兵;简晓彬;;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鲁豫皖交界地带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俊;王亚飞;;武陵山区资源整合与战略性产业的培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2 苏静;;我国西部地区省级政府间关系的协调与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朱兵;张志斌;张仲伍;;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社会经济发展评价[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5期
4 王亚力;;基于高速公路网络的湖南省自驾游的圈层整合[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5 马仁锋;刘修通;张新兵;;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J];创新;2009年09期
6 钟业喜;陆玉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7 郭荣朝;苗长虹;;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重组研究——以河南省镇平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8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9 朱媛媛;王士君;;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年01期
10 安树伟;母爱英;;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志红;周永章;;政区交界带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视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2 王玉虎;欧心泉;;边缘效应作用下的省际边缘区城市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剑辉;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钰;陕甘宁生态脆弱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金珍;潍坊海洋产业绩效评估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尤光付;县政府行政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森;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东;跨界旅游区利益相关者冲突及协调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白如山;跨界区域品牌共享型旅游地整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志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背景下咸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许伟;欠发达平原农区城镇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谷国领;邯郸构建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中心城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文明;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其峗;福建与邻省边界地区经济合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刘奥东;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兵;金凤君;于良;;基于区域化过程的边缘地区发展模式——以南阳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2 陈治谏;川滇黔接壤地区总体发展战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3期
3 宋彪;;我国省际经济合作决策制度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4 安树伟,张素娥;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基本特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3期
5 张京祥,庄林德;管治及城市与区域管治——一种新制度性规划理念[J];城市规划;2000年06期
6 张京祥,沈建法,黄钧尧 ,甄峰;都市密集地区区域管治中行政区划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7 沈建法;跨境城市区域中的城市管治——以香港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8 张京祥,吴缚龙;从行政区兼并到区域管治——长江三角洲的实证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9 董晓峰,屠锦敏,张勤,张兵;区域开发与城镇发展管治研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管治规划”模式探讨[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10 张京祥;试论中国城镇群体发展地区区域/城市管治[J];城市问题;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晓东;;循环经济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J];学习与实践;2007年11期
2 何剑;;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11期
3 卢中辉;郑林;胡建权;;交易效率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1期
4 帅军;;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构成分析——以江西为例[J];职业圈;2007年06期
5 胡俊;张宜红;朱建军;;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何剑;;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为例[J];统计教育;2008年10期
7 刘清春;王铮;;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8 李豫新;李小菊;;新疆兵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效应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欧向军;沈正平;朱灵子;秦永东;;产业结构转换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初探——以江苏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10 周青浮;范荣华;;县域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张可;关于民工荒问题的若干思考[N];黄冈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胡春明;疏浚渠道 让洪流入海[N];中国建设报;2004年
3 芮黎明 无锡市委党校教授;包容性增长促和谐发展[N];无锡日报;2010年
4 西南财;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西部开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曹海波;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赵光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宋绪钦;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郭健全;网络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与控制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许洪范;中国县域经济宏观管理中经济增长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徐杨;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区域发展差距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娜;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胡志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饶明成;四川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4 张爱婷;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振兴;基于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城镇化路径选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拓学森;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刘ZM;区域经济差异与人力资本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方芳;1978以来中国区域间所有制改革绩效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何灵;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张蕾;FDI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7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9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