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贫困测度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1 10:57

  本文选题:贫困测度 + 统计量 ; 参考:《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22期


【摘要】:把贫困测度作为样本的函数,即是一个统计量,进而探讨其均值和方差,以及在某一区间的概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8个年度的数据,计算贫困测度的均值.和传统的贫困测度相比,贫困测度作为统计量更多地综合了样本的信息,将静态的贫困测度转化为动态的统计量,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Abstract]:Taking the poverty measure as the function of the sample, that is, a statistic,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the poverty measure and the probability in a certain interval are discussed. The mean value of poverty measurement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of 8 years of 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verty measure, the poverty measure, as a statistic, synthesiz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ample more, transforms the static poverty measure into the dynamic statistic, and provides the decision basis for our country'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with mor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文化基础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辽宁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1232005)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3lslktzifx-20)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4YJA790040)
【分类号】:O213;F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睿;;我国农村贫困测度动态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2 高明美,倪丽云;关于复合二项分布的若干讨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段景辉;陈建宝;;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其城乡分解[J];世界经济;2010年01期

4 洪兴建;李金昌;;关于基尼系数若干问题的再研究——与部分学者商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5 王大超,赵婷婷;关于重新构建我国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赵玉霞;;分组数据下几种不同基尼系数的算法[J];统计与决策;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宏;;从贫困理论到贫困救助理论——贫困理论功能的适用性下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席雪红;;河南省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3 张仁寿;黄小军;吕寒;;基于千户调查的广州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分析[J];城市观察;2012年02期

4 王晓鸿;张俊杰;;城乡收入差距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原因研究——以甘肃为例[J];当代经济;2011年04期

5 秦楼月;;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3期

6 卢迪;陈蔚镇;;弱势群体的需求偏好与拆迁补偿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年12期

7 李泉;王茜;;贫困的度量:贫困线与公理化标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马新文;;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9 杨正强;刘仲全;;重庆“人文校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黄静;崔光灿;;住房分配货币化、房价上涨与城镇居民住房财产差距分化——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建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城镇贫困问题[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张建华;陈立中;;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3 徐宽;Lars Osberg;;关于森的贫困度量方法及该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A];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1期(总第1期)[C];2001年

4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城镇贫困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8年第1期)[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倩;负相依索赔条件下带常数利率的风险模型在随机时间上的破产概率[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姜萍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禚蕾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测定与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董文杰;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总体效应与时空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何邓清;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田立军;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绩效评估[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玉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贫困现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鹏;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静怡;沿海城镇居民基准消费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吴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财政补助受益公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奇志;陈家鼎;;关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一点注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陈立中;张建华;;中国城镇主观贫困线测度[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3 程巍,穆杰,王金玉,潘德惠;应用极值理论预测开放式基金赎回量[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李霞,王金玉,程巍,潘德惠;应用Bayes理论预测开放式基金大额赎回量[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黄泰岩,王检贵;居民收入差距测量指标体系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6 李二玲,覃成林;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7 朱晓阳;进入贫困生涯的转折点与反贫困干预[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陈立中;张建华;;解释贫困的多样化视角浅探[J];改革与战略;2006年07期

9 艾尔泽·厄延;减少贫困的政治[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10 王祖祥;范传强;何耀;;中国农村贫困评估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惠民;;区间统计量及其分布[J];机械强度;2005年06期

2 曾建军;夏慧异;叶仁玉;;J_(1N)统计量的优化计算[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陈希孺;线性置换统计量的两个问题[J];应用数学学报;1981年04期

4 赵林城;U-统计量的非一致性界限[J];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83年06期

5 戴塔根;分类统计量的探讨[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6 李跃波;统计量"#S"#的分布函数[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7 王启应;关于U-统计量的非一致性收敛速度[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5年03期

8 缪柏其;关于有界核两样本U统计量余项的指数收敛速度[J];数学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9 何建军;U-统计量渐近正态余项的收敛性[J];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997年02期

10 徐晓岭,费鹤良;关于M-F统计量的F-分布近似[J];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正炎;;学生氏U统计量的中心极限定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龙琼;戚堂有;文学义;;参数自助统计量的特性研究及应用[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龚泽;有限Coxeter群上统计量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周慧;若干重要统计量的(精确)收敛性[D];浙江大学;2012年

3 解俊山;随机矩阵谱统计量的若干概率极限定理[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喜平;单样本学生化U统计量的二阶Edgeworth展开[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韩丹;考试抄袭识别的心理测量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夏慧异;双寿命分布中的统计量J_(1N)的计算与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4 王志坚;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的图像滤波与检测[D];扬州大学;2008年

5 谢瑾霞;排列、匹配和部分有向自回避路的统计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曲元海;中学生常用统计量理解水平的调查及教学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炎翠;基于最大均值统计量的表达基因筛选[D];中南大学;2013年

8 付红艳;关于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U统计量检验法[D];吉林师范大学;2014年

9 胡艳;侦查作答抄袭的两种新指标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侯放宇;统计量表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4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14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