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放大效应”的实证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output from 1992 to 2012,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uctuation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the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cycle. It is found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has a significant amplification effect on the economic cycle. The above empirical results contain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China should smooth the fluctuation of fixed asset investment b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perfecting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s, enriching the macro-control mean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o on. And then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宏观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10)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及宏观稳定政策研究”(项目编号:WR2012011)资助
【分类号】:F224;F283;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J];管理世界;2004年07期
2 陈浪南;刘宏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立光;;我国GDP不经济增长原因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06期
2 张小宇;刘金全;曲国俊;;我国汽车产量波动态势分区制度量与预测[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3 杜婷;庞东;;中国投资波动的典型事实与内生形成机制研究——基于二阶加速模型(SOA)的解释和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石晓军;李杰;;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的替代关系及其反周期性:1998-2006年[J];财经研究;2009年03期
5 罗光强;曾伟;;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和非对称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6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服务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7 刘宏;张蕾;;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8 周达军;;我国总量经济波动的识别与结构分析[J];财贸研究;2007年02期
9 米咏梅;王宪勇;;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方法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力臻;张见;;中国经济增长均衡与非均衡的转换机制——基于Markov机制转换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华;;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关联性: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VECM模型的实证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林建浩;王美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大稳定时代”识别[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3 郑挺国;王霞;;中国产出缺口的实时估计及其可靠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4 石晓军;张顺明;李杰;;商业信用对信贷政策的抵消作用是反周期的吗? 来自中国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5 彭方平;连玉君;;我国行业周期非同步效应——基于微观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6 王曦;舒元;才国伟;;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总第23期)[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3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谢鸿飞;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拐点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鸿;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程力耘;中国股市“周内效应”的时变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乃X;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民涛;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持续期依赖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蒋青华;我国房价波动区制转移特征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商广霞;关于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妍;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非对称性:基于MS-VAR模型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姚领;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洪燕;研发支出、人力资本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蔡祥锋;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及政策选择[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8 郭文辉;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9 彭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田力;对外贸易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分析[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2 李建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3 刘金全,张鹤;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浩;谈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规律[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1期
2 丁浩,沙金平;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探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刘恒,陈述云;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4 白战锋,王苏喜;陕西经济周期波动的数量特征分析及对策[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刘慧,路正南;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4年12期
6 袁涌波,范方志;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其调控[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7 杜辉;见证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历程——纪念《经济研究》创刊50周年[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8 彭熠,邵桂荣,姚耀军;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陈文煌;;浅析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治理[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晓岚;;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分析及建议[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可嘉;季平;刘思峰;张岐山;;灰色波形预测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陈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和理论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刘树成;张平;张晓晶;;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林建浩;王美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大稳定时代”识别[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5 张连城;;论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原因和平抑经济周期的制度安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尚颖;贾士彬;;中国保险业反经济周期波动的调节机制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7 徐长生;何小松;;美国新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军荣;;经济周期波动与跨国公司投资分布变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刘金全;刘志刚;;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三区制转移模型及区制状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C];2004年
10 黄蕾;孙楚仁;;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宋圭武;政府应主动调控转型应对经济周期波动[N];甘肃日报;2014年
2 张立伟;农业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基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本报记者 何鹏邋薛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刘奕湛;社科院: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良性大变形[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刘奕湛;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良性异变[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国家信息中心 张前荣;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是什么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蔡恺;财富管理机构四招应对经济周期波动[N];证券时报;2014年
8 张玉玲;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磊;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决定商品市场运行态势[N];期货日报;2008年
10 张缔香 张彦林;浅析保险业面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对策[N];中国保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汉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和形成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于宝东;香港经济周期波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士宁;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长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分析及调控管理[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天锋;开放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金明;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及监测方法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鹏;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8 聂高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政策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俊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定和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伟;农业大省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及其政策选择[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姚庆彬;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王立志;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严君;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余晓钰;安徽省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伍艳;1914—1936年与1953—1976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李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郭文辉;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9 陕振沛;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的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10 邝明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27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2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