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结构变动、要素产出弹性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

发布时间:2018-08-14 11:14
【摘要】: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所致,未来政策重心应从需求管理过渡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tructural time-varying ela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which includes labor input structure, capital input structure and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nto the economic growth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7 to 2012,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actor output elasticity in this period are estimated, and the change of China's potential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rease of the potential growth rate in recent year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crease in the growth rate of capital stock, but the upgrading of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slows this trend. The change of real growth rate in recent 10 years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potential growth rate. The slowdown in economic growth rate since 2010 is due to the decline of potential growth rate. The focus of future policies should be shifted from demand management to supply management.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economic growth to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3JBGP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318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JL012)的资助
【分类号】:F124.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一个实证研究——兼论地区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差距的关联性[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2 吕健;;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性减速与经济增长分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9期

3 巴曙松;杨现领;;城市化与潜在增长率:基于长期视角的增长效应评估[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4 余江;叶林;;资源约束、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J];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5 刘世锦;;增长速度下台阶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学动态;2011年05期

6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7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8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9 陈宗胜,黎德福;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10 姚战琪;;生产率增长与要素再配置效应:中国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Cycle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6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7 张少华;曹怀信;;教育投入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8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9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钱志权;;1978—2007年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7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鄢军;;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通胀压力与均衡调整——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角度[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许为;中国农业动态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演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毛松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工业增长效率对比及其政策内涵[J];财贸经济;2006年07期

2 廖楚晖;杨超;;人力资本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财贸经济;2008年07期

3 张兴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波动研究[J];当代经济;2006年09期

4 曾先峰;李国平;;资源再配置的增长效应:理论脉络及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5 张神根;试析1992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5期

6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7 张世贤;论产业投资效率与结构变动方向[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2期

8 刘伟,李绍荣;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9 蔡f ;王美艳;曲s,

本文编号:2182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82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