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新疆与全国省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15 19:26
【摘要】:基于2011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和DEA方法对新疆与全国其他省区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运行效率分析,通过新疆与全国各省区的比较,深入全面地分析新疆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运行效率。结果显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位列第28名,循环经济有效性为39.7%,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在分析新疆与其他省区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的"软肋"-万元GDP能耗的投入冗余率为16.72%,万元GDP水耗的投入冗余率为37.47%,能耗和水耗的粗放利用制约了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启示,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011,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circular economy in Xinjiang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f China by using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and DEA method, and makes a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circular economy in Xinjiang by comparing Xinjiang with other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ap between Xinjiang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reg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put redundancy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10,000 yuan GDP is 16.72%, the input redundancy rate of water consumption of 10,000 yuan GDP is 37.47%,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water consumption are crude. Release and utilization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Xinjiang, and draw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nd enlighten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Xinjiang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and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评价与预警的新疆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研究"(70863010) 新疆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10AJY001)资助
【分类号】:F127;F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冬;原新;;循环经济与新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2 阿里木江·阿不来提;娜迪拉·阿不都热苏力;吐热尼古丽·阿木提;;新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时空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3 肖春梅;高志刚;;新疆与全国省区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5期

4 高志刚;;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J];新疆财经;2008年01期

5 魏权龄,崔宇刚;评价相对有效性的几个重要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二)[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年02期

6 魏权龄,卢刚;DEA方法与模型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三)[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年03期

7 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8 王奇;王会;;循环经济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9 杨顺顺;栾胜基;王颖;;基于负产品投入产出分析的循环经济定量化评价及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10 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淑恒;张思梅;陈广州;徐敏;;皖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7期

2 余慧;刘晓;;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陈华友;固定资产投资动态模型及优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谭春英;谢恒星;冯雪;李清翠;;GM(1,1)模型在烟台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6 周慧杰;周兴;吴良林;宋书巧;周世武;;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7 张秋根;魏立安;殷茵;;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8 魏小兰;赵林森;李恒安;张蕴薇;;6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提取及综合品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9 胡淑恒;张思梅;陈广州;徐敏;;皖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10 徐桂鹏;;政策诱致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以福州市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孝红;吴姝芹;申涛;范勇;;灰色预测控制及在篦冷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徐水太;梁旗;;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静;;消防指挥决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4 光耀华;;数量化理论应用于岩溶水库渗漏预测[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顾永刚;李才媛;;长江中上游14个流域面雨量灰色预测的检验分析[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王洪翠;罗阳;郭梅云;;应用灰色马尔柯夫法对海河流域降水量的预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7 方晓明;李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姜忠峰;李畅游;张生;贾克力;朱冬楠;;基于灰色关联的乌梁素海叶绿素a影响因子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崔召辉;刘宪林;王明东;于继来;;灰色预测励磁控制同步发电机动态过程仿真[A];2006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龚英;;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素探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姜宏汝;福建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卓莹;基于拓扑·流量挖掘的网络态势感知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黄振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松;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沈巍;建立股指波动预测模型的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郭良敏;P2P文件共享系统中的副本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武青;西部大气环境中聚酯玻璃钢老化及室内外老化相关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王伟;桂西北喀斯特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晟楠;基于灰色预测反馈线性化伺服控制算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胡春兰;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姚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璐;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中国港口业演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传成;我国冷藏箱制造行业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魏宝亮;我国氧化铝进口分析及接卸港选择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效逑,赵婷婷,郭玉泉,宋升佑;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柳可白;;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4 牛桂敏;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2期

5 白先春;凌亢;郭存芝;;和谐城市化及其测度理论体系[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6 熊鹰;曾光明;董力三;焦胜;陈桂秋;;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7 周泽昆,陈s,

本文编号:2185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85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