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思路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8-15 19:40
【摘要】:近20年来,投资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过度投资形成的大量供给导致产能过剩,造成众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尤为突出。国民经济增长比例失调、地方政府追求GDP导致粗放型增长方式持续、低水平重复投资、投资产业层次低、投资过热消费不足、出口导向型的扩大外需政策和政府优惠政策都导致和助长了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思路及对策为:从外向型经济转为内向型经济、从投资驱动增长向消费驱动增长转型、协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以扩大内需化解产能过剩;如果国家创新体系能够在三至五年内攻克汽车、数码相机、电脑、船舶、飞机、工程机械、工作母机、光伏发电、新能源等事关国计民生行业的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民族企业中都应用这些技术,建立起自主创新的民族经济体系,形成完整独立的国民技术体系,顺应中国年轻人就业意愿变化,挖掘银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则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国经济也可以继续高速发展二十年!
[Abstract]:In the past 20 years, investment has promoted China's economy to grow at a high speed. However, the oversupply caused by overinvestment has led to oversupply in many industries, especially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 imbalance of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pursuit of GDP by local governments leads to the continuation of extensive growth mode, the low level of repeated investment, the low level of investment industry, the insufficient overheating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Export-oriented expansion of external demand policy and government preferential policies have led and contributed to overcapacity. The new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overcapacity are as follows: from export-oriented economy to introverted economy, from investment-driven growth to consumption-driven growth, and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in order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I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an capture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n three to five years, such as automobiles, digital cameras, computers, ships, aircraf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working mother machines,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new energy, etc. All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pplied in national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and innovative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to form a complete and independent national technological system, to conform to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young people's willingness to obtain employment, to tap the demand of the silver hair market, an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obot industry. Then the problem of China's overcapacity can be fundamentally solved, and China's economy can also continue to develop at a high speed for 20 years!
【作者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燕兰;增加农民收入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关键[J];求实;2001年S1期

2 文贯中;;中国的农本社会:告别抑或挽留?[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10期

3 康传坤;;人口老龄化会阻碍城市化进程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2年01期

4 李凯;曹广忠;;农民工家庭城乡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东部9城市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2年05期

5 姜凌;高文玲;;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我国31个省(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投资研究;2013年01期

6 吴其勉;;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7 刘厚莲;;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年06期

8 吴福象;朱蕾;;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的演化脉络与应用前景展望——一个文献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9 王颂吉;白永秀;;分权竞争与地方政府城市偏向:一个分析框架[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10 王爱苹;孙超英;;四川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与应对——以成都、广元两市调查为基础[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靖;;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薛冰;徐可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导向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4 刘金石;黄城;刘方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述评[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牛似虎;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李厚喜;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周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6 莫X;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平;制度约束与中国城市规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9 王洪亮;区域居民收入不平等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孙玉娜;转型期中国农民工迁移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丹凤;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梁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调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董淑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茜;中国城市化对贸易平衡及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童雪敏;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认同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鲁元娜;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叶春辉;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8 王晓华;加入WTO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与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9 梁晶;中美经济信息决策支持系统(S-UEIDSS)[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10 宋金田;四川省城镇化进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善同;何建武;;后配额时期中国、美国及欧盟纺织品贸易政策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1期

2 高颖;李善同;;基于CGE模型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减贫效应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3 翟凡,李善同,冯珊;中期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递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02期

4 章铮;;从托达罗模型到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解放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西顺;;产能过剩、企业共生与信贷配给[J];金融研究;2006年03期

2 陈芳;刘铮;;新一轮投资扩张频亮警示信号[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71期

3 褚昀;;我国“双过剩”背景下的资产泡沫压力[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张玲斌;;抑制产能过剩势头 提高产业竞争水平[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7期

5 贺迎;;产能过剩下的中国汽车业[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Z1期

6 郭巍;;汽车 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J];当代经理人;2006年02期

7 李宗品;;中国富余产能迎接国际医药外包[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16期

8 刘晓;;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J];经营与管理;2006年06期

9 陈洁玉;曾洪萍;;论产能过剩的后果、成因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年10期

10 张萍;;产能过剩之忧亦是金融之忧[J];中国金融家;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晖明;;对当前“产能过剩”判断的深层分析和政策建议[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3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4 周炼石;;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国家发改委:明年重点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6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7 兰勇;周发明;;基于供给稀缺与产能过剩的纵向一体化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荆小船;张博哲;李笑飞;;氨化(喷浆)法硫基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技术[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9 兰勇;周发明;;基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纵向一体化模型及其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四大任务[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雅丽 王晓佳;产能过剩 价格下滑[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赵晖 张亚东;优化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结构升级[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李铭伟;发改委新规定显现新亮点[N];期货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于祥明;平板玻璃严防产能过剩再度出现[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胡军华;大豆压榨产能过剩 千万吨新项目再次“上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特约撰稿 李桂琴;高速发展面临成长烦恼“过热”风电遭遇政策降温[N];中国经营报;2009年

7 余乔乔;法国媒体称欧洲大陆石油炼油产能过剩[N];中国贸易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协商;调控产能过剩:贸易商之福兮?祸兮?[N];现代物流报;2010年

9 记者 李冰;国内浓缩果汁行业现产能过剩[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文岩;汽车产能过剩也许是件好事[N];中国汽车报;2004年



本文编号:2185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85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