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
[Abstract]:Peac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have brought many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among all countrie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each country must gradually adapt its own economy to the global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is a very important method. The integration policy of "diversification and multi-method"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the Vietnamese Party and government in various economic exchanges a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vigorously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Under the special conditions of Vietnam, the extensible border line includes many trade port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pen up multi-directional and multi-level economies, it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to formulate reasonable mechanism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in border areas, especially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Vietnam's entry into WTO.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ituation, fully exploit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each 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I choose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i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between Vietnam and China as my graduation thesis, and believe that it is a very correct choice and is necessary to the present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ree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along the border between Vietnam and China are selected to study, namely: Mang Street-Dongx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Tongdeng-Pingxiang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and Laojie-Estuary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among which, Based on the main data from 2006 to 201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oci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frontier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s, 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nd policy system, macro-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o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in these areas, and the direction and view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reas up to 2020.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5.4;F1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立业;中俄边增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法学杂志;1994年03期
2 李念东 ,保东;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绿色产业的“孵化”基地[J];中国对外贸易;2004年08期
3 宋扬;;区域一体化趋势下的战略选择——对建设图们江区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4 刘全跃;;加快推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1年07期
5 张栋梁,尹继志,刘生军;博乐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新疆金融;1994年03期
6 宋杨;;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对建设图们江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思考[J];新长征;2010年04期
7 木山;;伊宁:物流业的跨越之道——专访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侯俊[J];新经济;2010年08期
8 何政;黄凌军;;中越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思考[J];广西农学报;2007年04期
9 梁f^;我省边境经济合作区已达13个[J];统计与咨询;1994年05期
10 ;朱胜勇:扩大开放 积极参与和融入区域经济合作[J];当代广西;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磨利梅;;关于加快广西沿边经济发展的思考[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英虎;;东兴物流发展需要正确理解和创新物流观念[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克如;李红光;彭中胜;;加快东兴凭祥城市组团发展 打造广西沿边经济发展新一极[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晓娟;;关于沿边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歌;;加快广西沿边经济发展的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常山;;发展广西沿边经济二、三议——以东兴、凭祥市为例浅论[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田文国;樊文军;潘丽;;新疆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张博;孙保平;孟建超;赵广枝;;浅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9 贾克勤;;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的几点思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胡良民;张广花;;开封市旅游景点解说系统现状与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前进中的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杨涛利 通讯员 李建苹;谁最环保 我们选谁[N];中国环境报;2011年
3 ;让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首府经济发展领跑者[N];伊犁日报(汉);2009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贷款可获财政贴息[N];证券时报;2009年
5 记者苏敏;加大合作力度 推动共同发展[N];伊犁日报(汉);2011年
6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构建开发合作新平台[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7 党鹏 张业军 (本报记者 党鹏);边境新贸[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我国对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140多亿元[N];中国贸易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平;博乐市亚欧博览会上力推“边合区”[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10 记者 相恒波;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N];延边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战成秀;当代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朱昔群;现代中国执政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永刚;中小企业群落衍生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叶兴建;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华商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葛操;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春明;我国油菜生产与生物柴油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谢书云;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庞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锦糜;越中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王征;构建中朝珲春—罗先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亮;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张文龙;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代焱森;中俄跨境经济合作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6 盘金贵;边境瑶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盛晓阔;新疆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对外开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铁锋;绥芬河市对俄经贸合作升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鹏勇;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桂越边境药材贸易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郑树霞;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00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0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