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分析
[Abstract]:If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used to forc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is the market tha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regul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plays a better role in auxiliary regulation, and it distinguishes each other from each other, and perfects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and forms effective complementarities.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demand space and profit space for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nterprises that do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rends in the normal and orderly market operation. On the contrary, advance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nterprises can find demand space, profit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maximum profits. And can ob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us through the market choice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way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djustment.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accelerated consolid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especially in the key areas such as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ock capital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argeted design for the complementary and complementary role of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to make fuller use of market regulation means such as interest rates and capital markets, and to be more capable of implementing industry regulation means such as access standards, capacity monitoring, risk protection, and so on. More effective use of fiscal, tax and other means of policy control.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121.3;F123.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兵;;公共资源的特性与治理模式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陈伟东,李雪萍;自治共同体的权利认同——对一个拾荒者社区的考察[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03期
3 吕丽娜;;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赵军锋;;论我国的社会设置——基于历史维度的学理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5 郭哲;王岳东;;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理分析[J];法学杂志;2010年08期
6 金太军;袁建军;;转型期我国政府与企业交换模式分析[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8年02期
7 陈道银;;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民主化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4期
8 易军;;民法公平原则新诠[J];法学家;2012年04期
9 徐晓日;;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腐败防治[J];长白学刊;2012年05期
10 张伟;杨文硕;;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中隐形债务的规制应遵循的原则——从一起股权并购失败的案例说起[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汪伟全;;区域合作中地方利益冲突的治理结构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夏芳晨;城市公共资源运营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孙春晨;市场经济伦理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9 蒋俊杰;我国农村灌溉管理的制度分析(1949-2005)[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徐积平;实用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朝葵;高校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毓鹏;政府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钟义汶;经济法的运行及其程序机制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洁;地方政府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君;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利;中国蓝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舒年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正义的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咏梅;加入WTO后政府经济行为规范[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焦阿强;经济伦理学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杨钰;政府失灵:一种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关系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石其;90年代东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齐艳玲;面向知识经济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J];现代情报;2000年04期
3 李静;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探析[J];现代企业;2000年01期
4 李纵;论扩大内需中的产业结构调整[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胡荣涛,杨光焰;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杨仁熙;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最关心什么[J];云南农业;2000年11期
7 曹日兴;信息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科技月报;2000年08期
8 于洪奎;海林农场产业结构调整见成效[J];中国农垦;2000年10期
9 李霄汉;立足区域优势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年03期
10 庞跃辉;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选择[J];中国投资;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月f;;关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看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舒建玲;;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与企业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3 温国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王呈祥;董良利;白志良;田森林;王良群;李占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岑树田;;浅析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江沛沛;;信息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辉;;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支持效应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8 王晓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和谐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左学金;周冯琦;;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坚红;熊世飞;;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闫莹莹 刘志巍;中山产业结构调整有成效[N];中山日报;2005年
2 记者 覃世默;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座谈会在桂林召开[N];广西日报;2006年
3 袁飞;正确引导农牧民消费 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4 林明 记者 樊金钢;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N];黑龙江日报;2007年
5 沈谦 郭军;推进全省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N];陕西日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N];自贡日报;2006年
7 记者 易家凡邋通讯员 徐海鹰;南海要在东部产业结构调整中率先走一步[N];海南农垦报;2008年
8 记者 王pだ,
本文编号:2207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0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