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工业化城市化耦合演化: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8-09-01 09:48
【摘要】:文章首先对工业化与城镇化耦合演化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刻剖析,以此为基础细致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耦合演化促进经济增长的逻辑机理,然后辅以中国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可知,中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系统面临着低端人力资本和高端人力资本双重缺失的局面。未来,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演化的整个系统能否继续向前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吸收到高端的人力资本以及对人力资本各种表现形态所构成要素集合的合理配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coupling evolu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deeply analyzed, based on which the 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coupling evolu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s studied in detail, followed by a case study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coupling system of China's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s faced with the dual deficiency of low end human capital and high end human capital. In the future, whether the whole system of co-evolu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can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key lies in whether the high-end human capital can be absorbed and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lements set up by various forms of human capital.
【作者单位】: 军事经济学院国防经济系;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424;F299.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抄军;罗能生;王家清;;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7年08期

2 闫小培,林彰平;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3 薛凤旋,杨春;外资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4 柳思维;王娟;尹元元;;1978~2007年市场动力对中国工业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2期

5 彭鹏,朱翔,周国华,韦晓辉;湖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6 林毅夫;胡书东;;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7 王乾厚;;新中国工业化战略路径演变、反思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李永政;;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及职能作用[J];理论与改革;2013年06期

9 范虹珏;刘祖云;;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态势研究——基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1期

10 史浩江,周光友;引进外资对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乐;;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李永乐;莫媛;;试析城市化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3 杨小雨;曾克峰;刘超;于吉涛;;农业产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驱动力分析——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4 袁瑞娟;;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臧卫强;段汉明;刘菊梅;;银川平原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郑文晖;;块状经济主导下的浙江省城镇化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7 黄萍,未良莉;加速安徽省城市化建设进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徐海贤,庄林德;苏南地区乡村城市化制约因素、动力机制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王翔;;发达国家城镇结构演变历程对我国西部城镇化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杨森;朱盛华;;新型工业化与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铝业为例[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妍;;黔中经济区发展与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玲玲;;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宏观背景研究——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义;秦涛;彭艳丽;张扬;;基于模糊综合判别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秦涛;隗炜;李延新;;“两规”衔接的思考与探索──以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琳;陈国宏;李克军;;浅析技术进步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空间分异格局[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杨超;王伟;;基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视角的西南三省城市化水平比较[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魏立华;丛艳国;;珠江三角洲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集体土地使用问题及其原因——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得保;深圳体育赛事取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梁永康;“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晓妮;我国转型期劳动力与工资状况分析及工业化道路选择[D];暨南大学;2010年

5 衷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季高峰;浙江青田县城市化特色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孟雪梅;欠发达地区城乡和谐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付聘聘;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张龙清;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秀荣;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税伟;陈烈;任杰;王山河;;我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起源和演变[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2 马仁锋;刘修通;张新兵;;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J];创新;2009年09期

3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4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5 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江群;;湖南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出口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6 沈艳萍;王杰惠;;昆明城中村改造后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7 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8 吴友仁;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J];城市规划;1979年05期

9 周一星;论我国城镇化的地域差异[J];城市规划;1983年02期

10 张庭伟;对城市化发展动力的探讨[J];城市规划;198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eter Hall ,陈闽齐;塑造后工业化城市[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4期

2 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邓宏武;;节能减排理念下工业化城市可持续发展[J];管理观察;2008年15期

4 赵建仁;张娅娅;;左手环保 右手诚信——石嘴山构建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理性探索[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7年09期

5 ;城市的命运[J];新财经;2009年07期

6 阿恩·洛茨;;促进工业化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J];中国名城;2008年02期

7 何媛;;爱德华·傅朗思:绿色生态建筑描绘未来城市蓝图[J];房地产导刊;2010年10期

8 杨明刚;雕塑城市文化的天窗[J];当代贵州;2003年03期

9 王伟;王学俭;;循环经济刷新“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J];中国报道;2008年02期

10 王兴中;;后工业化大城市内部经济空间结构和演化主导本质[J];人文地理;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任洪艳;冯小平;张云霞;阮文权;;工业化城市(无锡)的低碳发展浅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郑志瑛;;特大城市定位研究——以邯郸市为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李蜀庆;王文军;;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重庆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4 铜川市委党校课题组;;铜川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陕西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专题交流论文选编[C];2008年

5 任洪艳;冯小平;张云霞;阮文权;;无锡发展低碳经济战略探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高社;走好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举之路[N];青海日报;2008年

2 魏萍;建设独具特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N];宁夏日报;2006年

3 记者  马敏;宁夏绘制沿黄城市带蓝图[N];华兴时报;2006年

4 莫思来;把防城港市建成新兴港口工业化城市[N];中国海洋报;2008年

5 陈仕平;努力把防城港市建设成为新兴港口工业化城市和重要门户城市[N];广西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邓晓斌 梁新民;铜川实施“5523”工程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N];陕西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牛建宏;探求工业化城市发展之路[N];中国建设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成刚 何玲;石嘴山:老工业基地变身山水园林城市[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贾万志;协调推进现代化进程[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营;西部大开发如何面对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忠;二战后旧金山湾区中心城市发展道路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李静;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3 王雅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玲;城市生命体视角:现代城市和谐建设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5 何志扬;城市化道路国际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杰;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杰;东陵区城市化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孙思;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刘洁;城镇开发建设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4 刘晨明;武汉市低碳工业化城市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陈小华;沿海城市滨海区域的发展规划研究——以厦门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玛楠;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李朋;“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理性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8 陈飞;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方略的思考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顺雁;基于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现代新昆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李孟学;合肥市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16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16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