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决定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0 11:42
【摘要】:本文扩展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二元经济转化的基本理论,基于分工演进和交易效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模型,并运用中国武陵山片区2010-201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发现工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有效流动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会因经济增长而持续扩大,政策性因素会强化县域二元经济结构。
[Abstract]:This paper extends the basic theories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u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builds a model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transaction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anel data in Wuling Mountain region of China in 2010-2011,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the effective flow of labor force and the increase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due to economic growth, and policy factors will strengthen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2 孙三百;黄薇;洪俊杰;;劳动力自由迁移为何如此重要?——基于代际收入流动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2 冯尚春;冯蕾;;比较视域下我国农村集体规模经营绩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12期

3 吴宏;李彦成;;我国茶叶加工企业的适度规模与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01期

4 贺亚琴;冯中朝;;规模经济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油菜生产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6期

5 姜松;王钊;黄庆华;周志波;陈习定;;粮食生产中科技进步速度及贡献研究——基于198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10期

6 姜会明;;粮食安全 资源配置 城乡统筹——2011年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热点问题[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周志太;;多维视角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01期

8 石晓平;郎海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胡春阳;余吉祥;程业炳;;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基于安徽农村调查的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郁建兴;;从行政推动到内源发展: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转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常倩;李秉龙;;中国肉羊规模经营发展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2012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京;农地整理对农户农业生产及福利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李宪宝;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周毅;刘易斯转折点的中国考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陈廉;我国农业企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胡雪枝;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何劲;农业投入品价格上涨对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贾燕兵;交易费用、农户契约选择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8 雷超超;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及机理研究(1978-2011)[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成;基于DEA的茶叶加工企业规模经济测度与优化策略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2 葛旭萍;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张晓强;“刘易斯转折点”与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逯志刚;粮食补贴对农民种粮意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三攀;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艳;上市公司规模经济与资产结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慧;林权改革下林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綦校海;稻谷价格、稻农生产经济绩效评估与政府粮食政策选择[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肖芸;关中地区农户粮食生产最优规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琦;收入结构与中国农户借贷约束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f ;李周;;我国农业中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利用[J];当代经济科学;1990年02期

2 黄季q,马恒运;差在经营规模上——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2000年04期

3 胡永远;;代际收入传递性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4 杨瑞龙;王宇锋;刘和旺;;父亲政治身份、政治关系和子女收入[J];经济学(季刊);2010年03期

5 张红宇;论当前农地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6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7 许庆;田士超;徐志刚;邵挺;;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8 王海港;黄少安;李琴;罗凤金;;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9 陈钊;陆铭;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10 刘莹;黄季q;;农户多目标种植决策模型与目标权重的估计[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荣海;;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年11期

2 王新华;丁涛;;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J];华北金融;2008年04期

3 谢拴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1995年09期

4 柴明声;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995年03期

5 刘增科;;促使县域经济切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J];农村工作通讯;1995年05期

6 肖百冶;;县域经济决策应处理好五个关系[J];重庆行政;2001年04期

7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2年18期

8 阎星,王吉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动成都发展新跨越[J];国土经济;2003年06期

9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措施[J];陕西政报;2003年17期

10 梅迪;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忠;;浅谈县域经济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林正河;马希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邹彦林;;构筑新型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王玉江;徐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莫善余;;抢抓“贵广两路”机遇 加快三都发展——大通道经济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6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7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玉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袁维海;;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孙新安;何斌;王发明;朱成龙;光大志;曾春华;王献余;郝庆孝;;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长文;集中精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团结报;2006年

2 记者 徐军;开化以项目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文俊;当好排头兵 为发展作贡献[N];凉山日报(汉);2009年

4 安乡县发展改革物价局 潘宏祥;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N];常德日报;2009年

5 姜毅;洛南优化工业结构促县域经济发展[N];商洛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彭青林 实习生 许珊珊;加大对中西部市县支持力度[N];海南日报;2009年

7 黑山县;借鉴大连经验拉长经济“短板”[N];锦州日报;2009年

8 省委党校教授 冷宣荣;助推企业产业升级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N];石家庄日报;2010年

9 邵劲松;都昌县政协以调研促决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N];光华时报;2010年

10 记者 孟庆华;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驱动县域经济发展[N];本溪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家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薄锡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洪刚;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黄国华;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转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王立志;县域创业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付学坤;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9 廖乐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田宝;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钱静斐;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党玉峰;集贤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莉莉;鄂温克族自治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鹿刚;产业集群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潘徐恩;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7 许奇峰;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王大鹏;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长春;东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职能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燕燕;陕西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4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34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